书籍 不任性的灵魂的封面

不任性的灵魂

张新颖

出版时间

2022-09-30

ISBN

9787532183722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张新颖从布罗茨基眼中的奥登、奥登眼中的歌德谈起,牵引出但丁、艾略特、帕斯捷尔纳克、卡佛、博尔赫斯、E.B.怀特等世界文学史上的响亮人物。天才灵魂的任性飞扬总会显而易见,而作者所看见的,是他们的不任性。

这样一群“不任性的灵魂”:克制,谦逊,中性,平静,把自己美好的才赋用于现实的细事。如歌德,生活上足够富裕,盛名之后却选择去魏玛宫廷做公务员;如怀特,为《纽约客》专栏持续写作56年;又如贝理夫妇,尊重着婚姻里彼此的“孤独”。“两个寂寞相爱护,相区分,相敬重。” 他们从以自我为中心的情绪控制下解脱出来,学习把它放到适当的位置,放到世界之中。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世界。

【编辑推荐】

※ 鲁迅文学奖、文津奖得主张新颖教授,在十三位文学天才的高蹈光环背后,领受他们真实的心灵品质与生命底色。

张新颖从布罗茨基眼中的奥登、奥登眼中的歌德谈起,牵引出但丁、艾略特、帕斯捷尔纳克、卡佛、博尔赫斯、E.B.怀特等世界文学史上的响亮人物,以此来讨论一个有创见的发现,即不任性的天才灵魂。任性与不任性,原是天才灵魂的两面。这些拥有超常天赋的人,理当任性;然而,他们意识到人生与自我的有限性,选择了以不任性的方式度过一生。张新颖对天才的识别体认,对他们不任性的书写深有启发,给予读者重新理解这些天才灵魂的新视角。

※ 张新颖式的叙事风格,延续“有情”的长河

张新颖已经建立了他个人风格的叙事方式,将作品置于人物的生命情境中解读。与沈从文研究一脉相承,在讲述人物的生命历程时,同时关注他们在生活和精神上的磨难。探讨个人面对历史变化力量的态度与抉择。例如,以赛亚•伯林在与阿赫玛托娃的短暂交往中,改变了自己的生命轨迹。在这一过程中,她帮助伯林发现了他自己的声音。证明个人不仅仅能够忍受历史,而且能够创造历史。

※ 世界文学领域里的“人类群星闪耀时”

歌德决定去魏玛宫廷做公务员的一瞬;以赛亚•伯林与阿赫玛托娃促膝长谈的一夜;E•B•怀特从《纽约客》每日专栏写作自我逃逸的一年……这些命运攸关的转折、不动声色而意义深远的“文学时间”,作者回望时捕捉到了它们,洞察天才充满内在挣扎的精神世界。这被升华、冷凝、提炼的特写瞬间,展现出人性无与伦比的力量与美丽,如一颗颗明亮星辰,闪耀夺目光辉。

※ 给青年写作者的启示之书

如何描绘置身其中的城市?歌德交给年轻写作者这个命题。年轻人写起内心体验总是精彩万分,可对客观世界漠然无知。于是,歌德建议他,面面俱到地观察汉堡这座伟大的城市本身,再写内心的感情——那样,他就成功了。赋予普通事物以准确的感知与悠长的凝视,从以自我为中心的情绪中超拔而出,看见世界。当下有志写作的读者,在这本书里会获得有益的矫正与启发。

张新颖,1967年生于山东,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作品有:现代文学研究著作《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九讲》《沈从文的前半生》;当代文学批评集《栖居与游牧之地》《双重见证》《无能文学的力量》《当代批评的文学方式》《斜行线》;随笔集《九个人》《沙粒集》《迷恋记》《读书这么好的事》;诗集《在词语中间》《三行集》《独处时与世界交流的方式》等。曾获得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第一届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十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等多种奖项。

目录
不任性的灵魂
张新颖
目次
小引
不任性的灵魂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是一次非常享受的阅读,看似一直随机相遇,文学却早已等候久矣。 先是遇见作家,从布罗茨基遇见奥登开始,就像一组多米诺骨牌,一个接一个上场,奥登结识歌德。艾略特出场后,先和但丁打个招呼然后跨越着问候几代中国人。伯林在俄国遇见帕斯捷尔纳克和阿赫玛托娃特别像上帝安排的一场有预谋的邂逅和偷渡。 接着是遇见作品。张新颖在五角场初遇《日瓦戈医生》不过是一次轻描淡写的热忱,然后一遍又一遍,二十五年后生活教他认识了褪掉一切光鲜后最朴素的文学传递的语言。我们遇见这部作品何尝不是这样的感受,克制的没来由的文学体验,与任性对抗的是真实体验。 最后是遇见自我。一抹小小的不羁的灵魂,遇见一堆死去远去的轶事传奇,遇见读过和将要继续读的那一群人,哪群人里面必有渺小任性的自己。
过去在新颖师课堂里学到的两样东西令我印象深刻,一是“具体”,一是“克制”。“克制”小到在新诗课上朗读诗歌时懂得收敛情绪,大到本书中写到的伟大灵魂以创作与生活恪守的中和与平静。新颖师写随笔也是一样,少主观论断,更不胡乱抒情,而是把自己放在“众多人事中间”,用清醒的逻辑和恰当的情感,将事实与文本材料的片段连缀成动人而真挚的故事,这也是一种“不任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任性的灵魂”除了对天才的体认,也带有一些自况或者更多是自勉的意味。从布罗茨基、奥登、歌德的彼此投射到伯林与阿赫玛托娃的短暂交往,这些文章篇幅不大,但绝不是轻简的文学史轶事,而是庄重审慎的特写,是与《九个人》和《要是沈从文看到黄永玉的文章》一脉相承的,文学世界里人们的连接与感应。而凝望这些闪亮的人物与片刻,正是我们身为读者的幸福。
这本书让我们可以以读者的角度,浅尝辄止地了解布罗茨基、奥登、歌德、但丁、艾略特、帕斯捷尔纳克、卡佛、博尔赫斯、E•B•怀特等文学天才的人生逸闻故事…… 也许有趣的灵魂终会遇见彼此!
有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闲庭信步之感,驾驭文字到如此娴熟与自在之程度,让人禁不住击节赞叹。诚如作者自己所言:“让那些热衷于理论、潮流、观念、词语的人'高于生活'地在半空中自以为是吧。”(因了此书,才拥有了一段不被黄昏恐惧症偷袭的时光。
天真地去想象,纯真地去感受,坚韧地向上,保有波澜壮阔的力量,去生活。 保持好奇,但要聚焦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而不只是类似孩童的玩乐;明确人生观,以培养成年人的庄重感,去拥有一颗“不任性的灵魂”,克制,谦逊,中性,平静。 也是很好的文学导读,奥登和布莱希特。 “我不喜欢有些男人,他们总散发着背后有一群哭泣的女人的气息”hhha 真会说话
看起来不费力,又很让人投入其中,读着读着,有一种陶醉,和现实世界拉开距离,和那些作家挨得近了些。
三月一日正式离职,成为赤裸生命后读完的第一本书,也是从上图外借第一本读完的。“人来到世上是要生活,而不是为生活做准备”,一个轻松隽永又非常应景的开始,不作诗而过着诗人的生活,这是可能的吗?
不要再写诗了,其他都好商量。
写到最后有点任性了
怀特确实可爱,还是位爱妻家;另外提醒我真的要看《日瓦戈医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