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当我们重返世界的封面

当我们重返世界

吴琦 主编

出版时间

2023-09-01

ISBN

9787532188420

评分

★★★★★
书籍介绍

三年之后,重返世界。本辑《单读》试图复建肉身和心智与世界的联系,收录的作品足迹遍布叙利亚、西班牙、巴西、埃及、古巴等地,涉猎英语、德语、俄语、葡萄牙语、法语、日语等不同语种。这些走向陌生的创作,呈现出微小个体与大时代之间的张力,映照出此时此地生活的困境,同时也带来了源于文艺创作、智识操练的快乐——重返世界,在今天,首先是找回快乐的能力。

晓宇,1991年生,湖北武汉人,青年作家、学者,英国牛津大学博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员,曾供职于联合国,从事冲突协调和国际发展工作。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出版有《利马之梦:晓宇的拉美笔记》《水下之人》。

李炜,著有《孤独之间:一部另类西方艺术史》《永恒之间:一部与时间作对的西方诗歌史》等多本书。

袁秋婷,《上海文学》编辑,青年译者,译有《孤独之间》《永恒之间》《奇盗联盟》《玛蒂尔达效应》等。另译有诗歌、散文、短篇小说、文学批评,散见于《外国文艺》等。

张泉,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原《生活月刊》主编。主要作品有《城殇:晚清民国十六城记》《荒野上的大师:中国考古百年纪》《中华文明访谈录》《手艺之道:18种觉醒与新生》等。纪录片《辛亥》撰稿,《五大道》和《大上海》总撰稿,作品荣获“文津图书奖”、“单向街书店文学奖”,纪录片多次获得“金鹰奖”“...

(展开全部)

目录
话题
当我们重返世界 晓宇
微物之神 李炜
无名的何塞 张泉
听见巴西,翻译卡耶塔诺 约翰·赖尔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好吧,话题部分更好看一些,无名的何塞这篇读感最好,也最有意思。晓宇的开篇文很好看,可能是篇幅限制,题材没完全展开,提了很多关键讨论但是都略过了,想起唐诺关于文章“嗟叹”的讨论。小说和评论都有些平淡,评论越看到后面越觉得“琥珀里的人”这个形容有意思。期待下次单读
吴琦老师在序篇《琥珀里的人》中写道“被封印的三年,就是我们这代人的滞点”。当我们站在这个“滞点”中,准备重新返回这个我们熟悉的世界时候,我们还能继续我们以前的生活,就像重来都没发生过什么,还是要重新艰难得适应这个已经面目全非的世界?生活总要继续,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选择。
读上一本单读还是2020年25期《争夺记忆》。当时疫情已近一年,抑郁、悲伤、荒诞的氛围早已侵入我们的日常。如今35期的单读,以《当我们重返世界》为题,似乎那三年疫情将我们抽离了这个世界,封印在了琥珀之中。如今琥珀融化,我们还能回到原来的世界吗?俄乌冲突已有一年多,如今北约正摩拳擦掌想要正式向俄宣战。月初的巴以冲突,是第五次中东战争以后最严重的的一次。网上也掀起了一阵反犹情绪。世界还是那个世界。我们还是原来的我们吗?
喜欢晓宇《当我们重返世界》、张泉《无名的何塞》、约翰·赖尔《听见巴西,翻译卡耶塔诺》,卡耶塔诺这篇郑远涛翻译得很好!当我们再次走向陌生,往日世界又有新的变化。
巨幕之下,我们都是微末的人。远方发生的事,对它笑很容易。为它哭却很难。 各种真实发生又让人觉得光怪陆离的事,总是与我们息息相关,又互无打扰。会让人觉得有种日渐衰败的绝望。 然而,还是想读没有什么人读过的书,看五个多小时的电影,听有名气或者无名的音乐……通过各种方式和这个世界发生一些关联,更近一点,更多一点。
读这本书的时候,正值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冲突爆发之时,新闻上的民众与书中作者走访的民众拼贴出长年处在战争阴影下的百姓面孔。我们唏嘘且同情。处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懂战争下如何生存,我们无法感同身受,只能透过新闻画面和文字尽量与他们共情,而这种共情只会短暂出现,因为我们最终还是会回归到身边的鸡毛蒜皮之中。读《无名的何塞》时,正好在看完毕加索画展之后,这种巧合让我欣喜,也能更好的体会何塞的一生之痛。儿子有父亲一生无法企及的天赋,但当儿子光芒再也遮不住之时,他又被儿子所鄙夷。一生勤勤恳恳为儿子的何塞,就这样过完了不被认可的一生。反观毕加索辉煌的艺术生涯,我更同情何塞的人生,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平庸的何塞,而不是天赋异禀的毕加索。
第一眼书名买的/喜欢“无名的何塞”🕊️
在由南向北的旅途中花时间去认识一个相信这个世界其实比我们所见的世界更加广大的人;一个内心世界丰富到可以不必在意外部世界但仍然在意的人;一个被时代尘封的人。直到车窗外的金色麦田变作被收割过、掩埋着曾经耕种过它们的人的土地,身边的人从男孩换作老人,从巴西的蓝到黄沙中小镇的蓝,因为未曾读过最终书评中的那些作品,所以这些书写在我手中散落,变作笔记中闪烁的灵光。理想中书应该在车到站时读完,那我就写:读毕,车窗外是灰蒙蒙的北京,现代小说的倾向主要在于锐化意识,深化危机,强化焦虑,而非提供分解性的消遣。
第一篇看完就眼泪止不住了……
很喜欢《无名的何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