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戎夷之衣的封面

戎夷之衣

李静

出版时间

2024-08-01

ISBN

9787532190829

评分

★★★★★
书籍介绍

《戎夷之衣》是李静完成于2021年的话剧剧本,借《吕氏春秋》里的一个故事,叩问困境之下人性一念之间的选择:光与暗、善与恶、历史与当下、崇高与卑劣。

★2024年由黄龙斌执导、央华戏剧制作上演的舞台剧《戎夷之衣》原作剧本,李静借《吕氏春秋》中“戎夷解衣”的历史故事,发展出剧作的精神主题,关于他人和自己的罪恶与良心、自身的困境与可能的选择

★当代“作家戏剧”的代表作,是今天的文学家透过语言、剧本的文学书写,表达对现实的批判和思考,推动读者、观众经过剧场、舞台,进入文学的现场、思考的现场

★重构历史场景回应现实,直面时代最本质、最疼痛和最具共性的问题与冲突,善与义的终极思辨,审视自己的罪恶,拯救自己的良心——人当如何行事为人,如何承受信与疑,如何看待罪与义?叩问困境之下人性一念之间的选择:人以所谓“最小的恶”换取“最大的善”,究竟是否能够逃脱己之罪恶?将读者和观众带入对自身的“恶”,尤其是对自以为是的“善”的审视,以更深地理解何为真正的善。“我一旦杀了这可能的恶人,义士戎夷就必会成为一个真正的魔鬼。这是我刚刚知道的。刚才,当我假装夺他棉衣教训他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真成了生杀予夺的天神。我就知道:一旦我当过一次神,就会上瘾,想要永远当神。就像我抬起脚,践踏第一片雪之后,我一定会继续迈步,践踏无数片雪。”

目录
I 《我害怕生活》总序
003 第一幕
023 第二幕
047 第三幕
073 第四幕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作者借《吕氏春秋》里戎夷的故事,探讨了义与不义的道德悖论。后劲很大,因为看到后面很沉重。经常看到的一句话是,“为众人抱薪者,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然而作者残忍地点出,往往当我们发出这样的感慨时,又有一个抱薪者被冻死了——就如同被冻死在鲁城外的戎夷。
在因果报应不爽的框架下,讲述了一个现代性浓烈的故事,或说道德困境。石辛的卑劣与戎夷的愚忠都十分典型,以至于这剧本完全成为一则清晰、有力的寓言。 淳于嫣和芙蓉的故事,倒能看出是女性的手笔。即便人物塑造仍然疲软。
勿以恶者遍布地面,而不信天上有不灭的光。
举重若轻的剧本,一小时读完,非常好读,是有长久回响的故事。
太好的一本,今天读完沉默良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告诉自己不要再沉溺于“殉道者的故事”,而戎夷是再典型不过的例子——凛然的牺牲,记忆比活着更长久,这何尝不是一种自私?但今天读完后有种醍醐灌顶的自省,“勿以恶者遍布地面,而不信天上有不灭的光”。可能是痛苦的时刻太多了,但我没有做决断的勇气,于是告诉自己迂回地活下去,不要莽撞地撞上那面墙,而如今每一片雪花都在隐痛。
很少看剧本,几乎是很多年来第一本。最早知道李静是因为王小波,她写的追忆王小波的文章是近些年来众多同题材里较为朴质、真诚的一篇。看完这本书,我也有了另一个剧中人的道德困境。这本书是图书公司赠予,按理当然应该推广赞美。但我看完并不喜欢,这应该说吗?如果是书中戎夷他一定会说,而石辛未必。不喜欢的原因很简单,人物太过扁平,仅用道德衡量一个人的存在价值是不够的。这道德有千钧一发时的善,有关键时刻的勇,有谨慎善谋的智,更有掌握大局时的或近或退。而这些,在剧中人物身上都是极为单一的。相反,后记写得好,李静在写是什么触发了她,里面提到的江歌案和刘慈欣之语,都能看出这些事确实触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这思考很宝贵,只可惜延展得依然单薄。
谁对 谁错 我又是谁 道理都懂 但做起来…
很不错
我从不信天上有不灭的光,但我却被这场道德拷问吸引住了,兼爱舍己,能救人,却不能救自己。道德的底线究竟在哪里?良心的拷问是否有意义?这些问题有绝对答案吗?书里没有给我们,现实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