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近代史的封面

中国近代史

蒋廷黻

出版时间

2006-04-01

ISBN

9787532543243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这部书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为本书论述的主线。 本书以恭亲王奕诉及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为第一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等人领导的变法运动为第二个近代方案,以义和团运动或曰“拳匪运动”为第三个公式化方案方案…… 这些方案最后都挫败。于是本书提出自己的观点:“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 本书所开创的学术传统,曾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只是在范文澜、胡绳等人的近代史研究开展之后,这个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识形态要求必定中国近代史的所谓“新的学术传统”所取代。旧中国史学界,有关近代中国及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史的著述,几乎半数以上都是“因袭”蒋廷黻的史学观点。 这本书被称为“史办有名的小书”,“学术含量很高”,“在史学界早有盛名”,“众多近代史中力作之一”、“传世之作”,“诺大著作堆垒成的金字塔的塔尖”,“字字珠玑,让人叹绝”,“迄今仍是近代史上的一本经典”,“史学名著”“中国近代史的开山之作”,“比后来大多数同类著作都要高明”、“开了风气之先”,“眼界开阔,独辟蹊径”,“不是雕虫小技,而是大手笔”,“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学术精品”,“对近代史学有开创性贡献”,“小书大历史”,“凝聚了他十年研究的心得”,“一部有分量的史学著作”…… 这本书不仅奠定了蒋氏在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而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冲击的学人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之前途命运的独特理解。

这本书受到美国“新史学运动”的影响,被视为“对新史学思想最强有力的运用”。又被视为重分析、重综合、重整体理解的“清华学派”的代表作,蒋氏本人被视为“这一学派的身体力行者”。又被视为“典型的自由派”的代表作,“放言论证,毫无顾忌”。又被视为“族国主义”的代表作,是“族国主义”史学思想的“最好体现”。本书适合中国近代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国近代学术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国光学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国近代化之研究家或爱好者,大中小学生……

目录
前言
总论
第一章 剿夷与抚夷
第一节 英国请中国订阅邦交
第二节 英国人作鸦片买卖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蒋廷黻先生对李鸿章的评价极高啊.
如果你从来不了解这方面,它适合你;如果你读多了教科书,它是提纲;如果你很有研究也很想有自己见解,它适合你拿来写批注。
没有什么新的故事,只是不同的表述。作者做得很好,带着情感讲历史,故事就变得精彩多了。
读《天朝的崩溃》时关联而来,本书是本高屋建瓴、字字珠玑的上佳之作,尤其有外交视角的切入让人获益良多,也佩服蒋廷黻先生做史学可以作为费正清的恩师、做外交可胜任中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之才;在浮躁而焦虑的当下,要真正做到‘读史可以明智’更需要多读些《中国近代史》这种大师之作。
历史并不是漫画,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区分好人与坏人。如果更换一套诠释方法,那些在我们的历史中看起来是如此反动的人物与行为也许也会获得自身的合理性。蒋廷黻这部书,与其说是近代史不如说更像是近代史论,尽管有替反动派辩护之嫌,但却必须承认其合情合理之处。这是与后来毛范近代史体系把复杂的近代史往唯物史观生搬硬套是不同的。一言以蔽之,这部书的独特之处不在于揭示中国人如何实现近代化,如何使用机械、科学与建设民族国家,反而在于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民族英雄未必好,反动派未必坏,主战未必有多爱国,主和未必有多卖过,顽固派未必顽固,保守派未必保守”的复杂近代中国。
如果内容到如今还算属实那么确实让我对近代康有为,慈禧这些有了一个新的印象,中国近代史感觉与如今的中国十分相像,只不过当今中国国力确实要好于当年,但纵向对比好多少我也不敢论断。
计较好得历史读本,对历史人物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琦善、袁世凯等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失公允
竟然是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
蒋延黻老师好厉害哦,以精简的文字把复杂的历史叙述得如此透彻清晰,还能实现不完全带有自己主观色彩,留给读者无穷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