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戊戌变法的另面的封面

戊戌变法的另面

茅海建

出版时间

2014-02-28

ISBN

9787532551958

评分

★★★★★
书籍介绍

(戊戌变法史研究大家茅海建力作

戊戌变法真像康、梁所说的那样吗?“张之洞档案”透露的政治秘闻……)

戊戌变法的主要推动者康有为、梁启超,政变后避往海外,完成一系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著述,也成为后来研究戊戌变法的重要史料。毫无疑问,康、梁是当事人,他们的著述自然有着很高的价值,但他们著述的目的,不是为了探讨历史的真相,而是其政治斗争的需要,故在其著述中有着诸多作伪。康、梁作为政治活动家,此类行动自有其合理性,但给今日历史学家留下了疑难,若信之,必有误,若不信,又从何处去找戊戌变法的可靠史料?本书作者茅海建从新近披露的张之洞档案中试图还原戊戌变法的另面。

编辑推荐:

1. 作为晚清史研究大家,茅海建先生从张之洞档案中发现了戊戌变法的另一面,告诉你一个前所未知的康、梁。

2. 本书资料翔实,考据精深。

3. 本书中的很多细节引人入神、故事性强:比如六君子被捕,张之洞为何独独营救杨锐一人?张之洞为何给青年梁启超开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薪?

封疆大吏如何搜集京城及重要口岸的政治情报?

同情变法的地方实力派为何不支持康、梁?

地方官员怎样维护京城人脉关系?

六君子被捕,张之洞为何独独营救杨锐一人?

从朋友到敌人,张之洞心目中的黄遵宪

张之洞为何给青年梁启超开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薪?

书生议政参政为何总是结局凄惨?

老官僚如何不露痕迹地算计官场新秀?

茅海建: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师从陈旭麓教授。曾任军事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主要著作有:《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1995)、《苦命天子:咸丰帝奕詝》(1995)、《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1998)、《戊戌变法史事考》(2005)、《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2009)、《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2011)、《依然如旧的月色》(2014)等。

目录
自 序
导 论
一、张之洞、康有为的初识与上海强学会、《强学报》
二、从陈庆年日记看张之洞及其派系的内情.
三、《劝学篇》与《正学报》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不好读,不易懂,了不起。
把康梁的变法还原成张陈的变法。
张之洞戊戌变法期间的情报网络(杨锐、赵凤昌、梁鼎芬等人),以及提供情报者的招募、如何给予报酬这部分最精彩。
有点意思,但普通人读这样的史太累了。引证太多,顾不上看,和天朝的崩溃一毛一样
这简直比推理小说还好看!晚清督抚对京城的情报工作如此细致,以往政治史学界关注不足哇……
太详细了
看过更明白了为何康梁的失败不是偶然。还想提到的一点是,遇到好些人说再选一次专业会选历史,觉得历史故事有趣。我一向不以为意。喜欢读不意味着喜欢做,拿出茅海建十分之一的苦功夫,太多人(当然包括我自己)就已经不免崩溃了。
谁料电报这一人类通讯划时代发明竟给晚清官场提供了如此精彩而暗潮汹涌的舞台!掩卷戏言:张之洞可谓洋务运动的「道成肉身」,本书述及的大小电报也将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体现得淋漓尽致。 1.把电报这一 「夷之长技」用到极致,专款建立遍及京津沪个人情报网络,(处女座)宅在武昌而尽知天下事,在前现代社会形成资讯层面的「降维打击」;2.与康有为初龃龉自学术,俄而视之为死敌,「平等、平权,一万年做不到」——洋务搞得再花哨,内心也绝对是前现代儒家正统的旧官僚立场;3.人物群像: 杨锐无辜罹难,黄遵宪远见卓识(和张最终BE真令人叹息不已!),陈宝箴德才兼备(戊戌政变无辜受害,至死忧国毫无怨言),刘鹗为财胆大包天(罪有应得),李提摩太洋和尚脑洞大开(洋顾问全接管WTF,被看穿没人搭理)…真的太好看!
中学历史真是局限视野,没想到张之洞对戊戌变法的影响如此之大
在这个侧面上,我们看到,戊戌变法并不是一场简单的发生在维新派和保守派之间的斗争。在当时的政坛上,还有很多像张之洞这样支持改革的新派官员,这些人联合起来,或许能改写晚清的政局。只不过,历史选中了康有为,而康有为的学术观点,让他和他的学生成了所有维新人士里最孤独的一支力量。这本书不仅向我们展现了全新的历史资料,更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历史的新视角,是近年来近代史领域一本难得的突破性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