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系运作机制研究的封面

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系运作机制研究

余蔚

出版时间

2014-10-01

ISBN

9787532574025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研究拟从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不同时代地方监察体系的构造特点与发展进程:一、历代地方监察体系的结构,以及不同时代在监察权力归属、履职途径等方面的差异。二、地方监察体系的建立-调整-失衡-再调整过程。三、地方监察官履职方式的具体规定与实施情况。

余蔚,1974年出生,浙江宁波人。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历史政治地理及宋、辽、金政治史的研究。在《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史》、《中华文史论丛》、《历史地理》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书系缘起
绪论
第一章 地方监察制度建立过程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全新地方监察制度的建立——以宋为例
一、地方监察机构之建置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宋代的转运司、提刑司、提举司等对道、路的横向监察比之其他各朝想对较优,如汉之刺史地方行政化、晋唐之临时差遣、元之行省宣慰司与明之三司再次监察制度行政化,作者认为宋代之间监察方谓真监察。
理论体系很有启发性,作者对宋金制度论述颇详,但对元明则多为引用成果,尤其对明的监察制度颇可商榷
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使职角度出发的制度史讨论,使职研究实在太挑战一般的制度史常识了,传统制度史是不太能理解得了使职流动化的目的和作用,尤其是其为何不该固定化。明代最为人所称道的监察巡历制度,就是接下来的督抚制度,就是学得这个见了鬼的宋制。叠床架屋,明后期的官制困境,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督抚制度固定化后,导致地方事权过于集中所造成的。其实余的博论也挺好的,不知道为啥没有出版。
监司并置分部的正面意义:保障监察效率
应该改名叫“宋金(顺便提两句元明)地方监察体系运作机制研究”。监察制度的研究往往流于细碎,倒不必厚责。我觉得,日后监察制度研究得从如何考核官员成绩入手,看看“讲纪律”和“讲政治”的平衡点在哪儿。其他制度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转圈子的,考证多少,关系其实不太大。
经典。
标题虽然是“中国古代”,其实是以宋代为本位,兼以其他朝代作为参照对比,以佐证宋代在地方监察权上的成熟设计。以往的地方监察只是对高层官吏的点状监督,而从宋代开始形成一张严密的地方监察网络,以监察权制衡行政权的同时,又让监察权内部相制衡,避免其在地化与行政化。其实若和当代地方监察制度相参照,成熟公务员制度下以退休高级干部领衔的巡回督导组制度,在我看来似乎是巡行制度的一种突破。不过监察权的强弱,其源泉似乎还是在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