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日本佛教史的封面

日本佛教史

末木文美士

出版时间

2016-03-01

ISBN

9787532579211

评分

★★★★★
书籍介绍

虽同为佛教,日本佛教却又有不同于中国和印度佛教之处。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末木文美士教授的《日本佛教史》对自6世纪中叶以来,经过圣德太子、空海、明惠、亲鸾、道元和日莲等数位精英、高僧的诠释、修改,跨越战争与时代变迁而形成的日本佛教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讨论。阅读此书,你将开启探知邻国日本人思想核心的一次知性之旅。

《日本佛教史》畅销日本20余年,至今已发行24版。

《日本佛教史》在吸取日本近代学术界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以思想脉流为中心,来探寻人们在想什么,又向佛教求什么,同时尽可能地涉猎讨论佛教的思想带给当时的人什么样的影响。虽然本书所采的是“思想史的探索”,但全书并未依宗派的严谨史论述各宗思想。在论述重点上,本书与一般著作不甚一致。书中用相当多的篇幅论述的“大乘佛典及其受容”、“末法与净土”、“本觉思想”、“佛教本土化”“神与佛”等专门篇章,都显现了作者独特的观点和安排。

【中文版序】

日语版《日本佛教史》在1992年由新潮社出版。第一版只发行了3000本,当时并不被认为会是一本畅销书。但自1996年收入“新潮文裤”再版至今已经发行了23版,广受读者的喜爱。

虽然市面上名为《日本佛教史》的书相当的多,但大部分只以叙述历史事实为主,不涉思想的 讨论。针对这一点,本书的特征,如同副题“思想史的探索”所呈显的,以思想为中心,探讨日本佛教的开展。只知道历史上发生的事实,是不足以理解日本佛教的,理解根本上的人们的思想是不可或缺的。

日本佛教的源流,或经由朝鲜半岛,或直接传自中国,其基本概念因为来自中国,所以常常被认为它只不过是中国佛教的一个支流而已。另一方面,亲鸾、日莲等知名的佛教人物,虽然说他们开展出了日本独自的思想,但是由于他们的想法太过偏激,从中国佛教的常识来看,要把他们纳入佛教的范畴内,看来似乎有些困难。因此,对中国的研究者、知识分子,甚至对佛教抱持关心的人们而言,他们往往认为没有必要特意去研究日本佛教。也正因如此,实际上中国对日本佛教的关注是极其缺乏的。

虽然乍看之下日本佛教好像没有什么独创性,或似乎脱离了佛教的一般常识,但是,日本佛教的思想有其必然性的发展。因此,并非只是去理解个别的片段思想,而是要把握整体思想史的发展,方能理解其产生新思想的必然性。如此才能适切地理解日本佛教独特的魅力。

中国文化受到儒学绝对性的影响,而日本文化或日本人的想法,其根底是佛教。中国佛教以僧院为中心,其影响在某一限定的范围内,而日本佛教则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丰富了日本人的生活及文化。今日虽然其影响力逐渐衰落,但为了了解日本,学习日本佛教成为不可或缺的首要之务。

中国与日本在地理位置上虽然很近,但却很难相互理解。如果如是没有相互理解的对立,那是很危险的。如欲克服这个难题、建立新的中日关系,理解相互的文化根底是不可缺的。因为,在理解他人的同时,也成为自我反省的契机,不是吗?

本书虽然不是大部头的书,但尽可能不受特定宗派所拘泥,从自由且宽广的视点来描述不同于中国的日本独自的佛教思想及其发展,深入探讨被视为是日本佛教特征的本觉思想、葬式佛教、神佛关系等问题。虽然是入门书,但不拘于一般的通说,尽量记述从我个人观点出发的研究结果。二十几年前的著作,或许有些地方无法反映出现在最新的研究状况,但在基本的地方,我有信心即使是现在仍然称得上开端性研究。

本书的繁体中文版由台湾商周出版社在2002年出版。译者涂玉盏氏(台湾文化大学日本语文学系副教授)是我任教于东京大学时博士班的学生,以日本净土教研究取得博士学位。这一次,因有葛兆光教授的大力帮助,才促成了简体中文版的发行,身为作者的我,这是很开心的事。但愿本书能让读者更理解日本佛教,甚至理解日本。

末木文美士

2013年9月

目录
导读 不一样的日本佛教史 蓝吉富
解说 “一本大家一起来思考需要佛教的日本人的思想史”的入门书
桥本治
中文版序
代序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日本的佛教真是太吸引人了,我觉得很有趣。
“本觉”思想和“神佛习合”,仏教日本化的两个重要概念。 在现代人眼中,一个宗教若产生对现世生活肯定的思想,便说明这个宗教具有“进步性”,然而就宗教本身而言,这种思潮往往是堕落腐化的开端和标志。
可读性很强,很有趣
這本略一般
P28化法四教和化仪四教搞混了
水平极高的书,薄薄100多页却蕴含大量知识,基本没有废话,而且一点也不晦涩,看完之后对日本佛教的历史发展和思想演变、各宗派基本观点有了初步认识
关于这个主题的书有很多,会交代很多细节。这本小书是提纲挈领,线索明确,观点清晰,也提出了学术界的研究现状与待充实课题。大师就是这样卓尔不群吧,读后觉得他大概是把日本佛教史弄明白了。
2024.3.25 九州新干线从鹿儿岛中央返回小仓途中读完。如副标题所言本书最重大创新之处在于从思想史发展脉络而非历史社会学视角考察,换言之将传统佛教史中关于寺院经济、权谋僧诤乃至师承谱系等叙述全部删去,而专注于从圣德太子到空海、亲鸾、最澄、荣西、日莲等历代高僧的思想核心阐述,在此意义上应视为“大思想家的日本佛教史”。与此同时作者强调日本佛教中世以来突出强调大众易得之本觉思想及其后代延伸,由此亦可看出岛田虔次和沟口雄三等近代汉学家对中晚明心学演进脉络描绘之思想背景,两者之间的受容史与格义史值得思考。后续应当着重对亲鸾与日莲之思想阅读专书深入。
虽然翻译和编辑的错漏字真有点多,但书还是比较好兼顾了日本史和佛教思想史内部自身演进逻辑的,总体观感好于《日本宗教史》。本觉思想对日本佛教的重要性如何强调也不为过(当然对中国也是如此)。作者突出对镰仓新佛教中心佛教史观的再评估,尽管的确奈良和平安时期的佛教叙述更加清晰,但镰仓佛教反而有些展开仓促了。
更偏重于思想史,比起史料,更偏重理论和思想的演变发展史,想想日本不翻译中文佛经拿过来直接训读也真是挺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