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刘基事迹考的封面

刘基事迹考

杨讷

出版时间

2017-06-01

ISBN

9787532583683

评分

★★★★★

标签

历史学

书籍介绍
本书以翔实的文献资料、严谨的逻辑推理,对明代以来民间及学术界对刘基的评价进行质疑,判定前人评价刘基的主要依据《故伯刘公行状》内容多假,其作者姓名与撰写时间也属伪托;依据史料对刘基的一生事迹重新评价,以还历史原貌。 杨讷,著名元史研究专家。1935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曾于《历史研究》编辑部工作,后任国家图书馆副馆长、中国元史研究会副会长等。于《历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前言
一 家世、早年与中举(1335年以前)
二 沉沦下僚(1336-1352)
三 招降方国珍,寓居绍兴(1353-1356)
四 守处州(1356-1358)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同时兼具“史笔”与“诗心”的考据,每每深入到刘基的心灵对史实进行拷问,实现对刘基失意文臣形象的还原与鬼谋术士形象的祛魅,真正的大师手笔。基本可称是明史与明代文学研究的必读书了。
第一次感觉考证就是祛魅,把印象里"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刘伯温拉下神坛。首先,刘为"贰臣",此入明后其郁郁不得志的关键点;其次,明太祖以吾与元末群雄争国说明得国正,刘基以夷夏之辨(既可正用,也可返用)解释入明行为,皆有所忌;最后刘之神话乃明初开国大臣若徐达、李善长、王广洋等多被太祖目之障碍,唯死人最好拿捏宣传,此大抵亦然雷锋之类。
洋洋洒洒十万余字,驳斥了《故诚意伯刘公行状》《明史》等史料的编造错谬之处,揭破了刘基事元二十余年,对抗朱元璋后来投降的尴尬处境,明明一介儒臣,却被视为方士,看作是张中周颠一流的人物,刘基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作为一个“贰臣”,刘基是如何被同乡、后人一步步神话,过程可以说俨然是一部《制造刘伯温》了。 元亡后依然有大量心怀故国的汉族遗民,可见元明易代之际所谓“驱除鞑虏”的民族叙事,在当时无非宣传口号,在后来更是后人强加附会的。 神话刘基是朱元璋为了天命所归而炮制的烟雾,后来成为文官集团自抬身价的源头,有明一代,文盛武衰,从开国大都督府的威风到后来袁崇焕擅杀毛文龙,文视武如奴婢,武视文如寇仇,文官越来越强势,武人越来越衰弱,在这个大背景下看刘基神话,别有滋味。
在朱元璋钦定的大明主旋律下,历史发明家们再造刘伯温的故事。刘基作为心系大元的进士,在家乡积极参加平定起义,参加朱明后,担负术士的角色,深陷贰臣问题的困扰,郁郁不得志。然而在他死后的行状、传记中,一一褪去这些原貌,成为早怀先识、多智近妖、为奸臣所害的开国大功臣,其中有子孙的美化,有通俗文化的拔高,有地方官员的推波助澜,但归根结底,是朱元璋为开国神话定下天命基调。
考证依然清晰明了,把行状驳了个遍,更厉害的是几乎把行状的作者、时间都考证了出来。这本书采取叙事+考证的手法,不像单纯叙事那般无聊,考证无疑增加了趣味性和活力。不过还是更喜欢杨先生的丘处机一言止杀考。或许是这本书是正经的和学界讨论,不像止杀考嘲讽民科,嬉笑怒骂,酣畅淋漓。同时,从欣赏趣味来说,我更喜欢看纯考证文章,从问题入手,对行状从头到尾解构,这种叙事的手法,等于将问题拆解了,有失精纯。最关键的则在于,杨先生没能解释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我们通常认知的刘基确实是一个术士形象,杨先生也在文中说明了,这种形象是朱元璋本人承认了的。问题是这种形象是怎么产生的呢?总不能是朱元璋自嗨,明知道刘不通星象,还硬要写信询问吧?面对朱的来信,刘总要作出回答,不可能一窍不通。这在他的经历中恰恰是一个关键转变。
严谨的考证之作。明初史事,因为客观和主观的原因,漫漶太多。此书围绕可能诞生于建文永乐时期的《行状》,展开考订刘基的事迹,大体认为,刘之入明军幕府才是「误入贼中」,既不是军事家(对明之一统贡献不大),也没有过人的智慧(方士之视率出不经),不论是他对自己的定位还是实际发挥的职能,都不大超过文士的范畴。只是因为他早期获封了伯爵,而在洪武功臣剪除殆尽之后,又名位仅存,故而在身后数十年,渐受吹捧与神化,名声大噪,以至于今日。
可以说刘伯温的形象是朱元璋和刘伯温后人有意和无意的创造,朱元璋后来之所以抬高刘伯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死的早,他的两大功勋文臣李善长和汪广洋都被他自己整死,他需要制造一个君臣相得的佳话,但是也不敢抬得太高,因为刘伯温曾经是元臣,到了朱元璋死后,刘伯温逐渐被越抬越高,他逐渐变成了朱元璋的“张良”和神机妙算的异人(这个背后也有朱元璋证明自己是天选之子政治需要),背后就又有刘家后人的现实利益考量,到了章太炎的评价刘伯温的形象就离现实更远了,刘伯温从曾经元朝的忠贞士人变成了民族主义先声
立场、时间、关联事件逻辑推理:危素贫富差距、忠君偶像官职阶级立场-等待王业转变;明朝开始地主阶级、朱元璋需要术士正名、需要忠君理念(乐元)、权利争夺,死亡案件嫁祸,做成铁案;刘基顺流与先后分析、求雨与献策、元华夷之辨与忠君、求地矛盾、疾病影响;李善长、汪广洋之后
真的。。。太好看了
好书!用传记、行状、碑铭,掺杂各种文集、史料,考据刘基一生,可谓精彩,文章干练、脉络清晰,考证剥丝抽茧,犹如断案般绝妙,但又透着一股潇洒在其中,好似绝顶侦探游离其中。狠狠佩服!神机妙算的刘伯温,是需要神机妙算的刘伯温的人在抬、在“算”,这本书也算是给真正的诚意伯刘基正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