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的封面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梁启超 撰

出版时间

2019-05-01

ISBN

9787532589074

评分

★★★★★
书籍介绍
该书原是梁于1902年3-12月、1904年9-12月时在《新民丛报》上陆续发表的一些文章,后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夏晓红教授从该报及《饮冰室文集》等出版物中整理而成(具体见“导读”)。但这些文章上下连缀成体系,可以组成小册子,并非简单的文集。 梁启超这个小册子的写作背景乃是在“改良派”遭受重大打击之后的“新民”理论;进一步,梁又以“新学术”为“新民”(两处“新”均为动词)之利器,而撰写此书作为具体实践。具体而言,这个小册子采用了当时新式的章节体,并引入探究原因、引入文化地理学等思路及研究方法,来书写学术史;在思想上,则刻意突出了主张学术自由、赞美文化交融的两条主线。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目录
出版说明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导读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胚胎时代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战国诸子与希腊明哲对比那部分还挺有意思的。写得似乎过于澎湃,时代特征鲜明,褒贬有失公允,实际上是用自己的一把尺子去衡量整个学术史。但脉络勾勒出来了,而且很清晰,不如当个目录去看。(又:梁任公真的很讨厌老子啊,梁任公真的很讨厌训诂啊,梁任公原来和马建忠是邻居啊)
不得不说,对中国学术思想的评价有失偏颇了,但文笔仍是一绝
惜乎未竟之作,否则必蔚为大观。 非独梳理学术变迁脉络,亦寄予强邦新民之情,识者察之。
可惜没有写完,但确实还不错。最后一部分对于其师康有为,近人对孔子的看法等方面可谓洞见。
任公困于日本之作,简明扼要,体大思精,中西兼备。所不足者,一是中西比附有时略显盲目,二是亦未免有失之客观处(如深诋刘歆,但也可理解)。但任公关于未来学术的展望与企盼,对学术思想自由的诵扬与呼吁,对中西文化交流产生的种种现象的思考,对科学实证精神的推崇,都将永远启发后人。 “生此国,为此民,享此学术思想之恩泽,则歌之舞之,发挥之光大之,继长而增高之,吾辈之责也!”
于中西文化之碰撞,挺乐观的,尤其“他日合先秦、希腊、印度及近世欧美之四种文明而统一之、光大之者,其必在我中国人矣。”于先秦汉魏晋唐宋之诸子发展分析及与泰西之对比,多有独到见识,于今仍能有一定启迪。然不喜佛教之论述,感觉空而虚夸,论及清代学术愚以为也有此病,多有名序而无细究。然也不必苛求,毕竟清末民初早期学者,能有此眼界已超脱绝尘。待以后识多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