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的封面

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

梁启超 著 彭树欣 选评

出版时间

2020-06-07

ISBN

9787532595747

评分

★★★★★

标签

教育

书籍介绍

编辑推荐:

★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史上最强老爸”的家教之道。

★ 本书全面收集梁启超关于家庭教育的书信、文章,精校整理,并加导读、题解、注释。

★ 终其一生梁启超大概都是那个时代最忙的人,但家庭生活之于他就如水之于鱼,须臾不能离且乐在其中。

★ 他对子女和家庭投入十二分热烈的爱情,成就了近代家庭教育的传奇。

★ 学业、爱情、工作、生活,梁启超一一为儿女解惑。读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

★ 本书为“梁启超修身系列丛书”的最后一种,加上此前出版的《梁启超修身三书·德育鉴》《梁启超修身三书·节本明儒学案》《梁启超修身三书·曾文正公嘉言钞》《梁启超修身讲演录》,成为全面深入了解梁启超学问和立身之道的完整书系,亦为学习和实践传统文化的根本——修身德育——的绝好途径。

“我有极通达、极健强、极伟大的人生观,无论处何种境遇,常常是快乐的。”

“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姊弟兄的模范。”

“你们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

“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我以为一个人什么病都可医,惟有‘悲观病’最不可医,悲观是腐蚀人心的最大毒菌。”

“我常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士大夫救济天下和农夫善治其十亩之田,所成就一样),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总要常常保持着元气淋漓的气象,才有前途事业之可言。”

内容简介:

回望晚清民国,我们发现了一个教育的传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个寒素之家,竟然诞生出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伟大人物——梁启超;梁启超又进一步发扬家风,培养出了一大批梁家子弟,子女九人均龙跃凤鸣。

其中最著名的是三个院士,1948年中国首次设立院士制度时,梁家的两个儿子思成、思永同时当选,思礼则于1987年、1993年分别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甚至他的弟弟梁启勋、梁启雄和侄子梁廷灿在其引导和指点下也成为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可以说,新会梁氏满门俊秀,星光灿烂。

梁启超时代的教育环境同今天极其相似,学校教育偏重知识,传统教育的根本德育被忽视。梁启超在呼吁和实践教育改革的同时,倾注大量心血在家庭教育上,获得了极好的效果。其家庭教育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典范,德育、智育、情感教育的完美结合,对于当下教育和家庭教育极具引领和补偏救弊的作用。

为了完整体现梁氏家庭教育的理念和实践,针对年轻父母和教育者的需要,全面收集梁启超给儿女的书信、家庭讲学文录、自述和对亲人的怀念等,精心编校,书前有详细的前言、导读,每篇书信、文章均有背景介绍,并对所涉人物、难懂词语加以注释。

内容包括三部分:

一、给孩子们的信100余通,包括修养、为学、情感、处世等内容。

二、梁启超的自传、对父母和妻子的追忆,亲赴讨袁前线的《从军日记》等。

三、给孩子们讲孟子的完整讲稿、指定儿女读的《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讲演稿等。

目录
目录:
代前言:梁启超的家庭教育 \刘海滨
导读
一、给孩子们的信
1912年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父母真的是子女的起跑线。不过这个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参看康有为。
胜过老师南海先生了,尤其他的书目以及给孩子的书信。
前言和导读受益匪浅,正文都是文言文晦涩难懂。文化教育和德育如何相辅相成,而不能顾此失彼?管理子女如何不失亲密?这些问题恐怕早已不是我们现代人的困惑,梁启超早已给出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很幸运这时候遇到,把其中有助益的都摘录下来,作为修身的参照。 之前很迷心理学,现在想想也是修身不好,许多问题自己缠绕自己,都应了启超的话,“受我教育多年,何故临事反不得力,可见得是平日学问没有到家。” 又有,“现在这种困难境遇,正是磨炼身心最好机会,在你全生涯中不容易碰到的,你要多谢上帝玉成的厚意,在这档口做到‘不改其乐’的功夫,才不愧为爹爹最心爱的孩子哩。”
梁启超给孩子的信,即便今天读来也毫无隔阂。有这样一位开明、民主、智慧的父亲,梁家的孩子不成才都难。
做的角度好,附录加一星
值得反复读。
梁启超的家书,闲时翻阅几篇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