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原核心区文明起源研究的封面

中原核心区文明起源研究

张海

出版时间

2021-04-30

ISBN

9787532599271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聚焦于郑州至洛阳为中心的中原核心区,包括环嵩山分布的古伊洛-黄河流域以及淮河上游的诸多水系,从文化和社会的视角出发探讨早期社会复杂化和文明起源过程。基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本书将中原核心区划分为八个不同的小区域作为基本的研究单元,详细讨论各自的考古学文化谱系和聚落形态特征,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整合。研究表明,区域之间的文化与社会发展存在不平衡和不同步的特点,仰韶文化以来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不断涌入中原,并在局部地区率先产生影响,进而带动整个中原社会的变革,社会发展重心也在区域间转换。诸多文明要素在区域性人口集中的早期城市化过程中不断涌现,最终促成了二里头早期国家的形成。本书为深入理解中原早期文明的起源与初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张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讲授“田野考古学概论”“ 田野考古技术专题”“ 中华文明起源与初步发展(英文)”“GIS与考古学空间分析”等课程。学术研究方向涉及到田野考古学、中原地区早期文明演进、全新世环境变化与人类适应、景观考古理论与方法等。参与《田野考古工作规程(2009)》及相关行业标准的制订,参与国家科技支撑“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重大项目,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英国牛顿高级奖学金等多项科研课题。出版专著两部,发表论文30余篇。

目录
目 录
序一(i)
序二(i)
第一章绪论(1)
一、 研究范围(1)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读过两遍了,非常佩服张海老师综合各种材料的能力。个人认为本书最大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通过对中原核心区史前文化分区域的历史性考察,勾勒出中原核心区文明化进程的区域不平衡性和动态性。本书没有提出什么关于此区域文化进程的新观点,实际上也不可能提出什么新观点。
没的说,五星就完事儿了
翻过,一些点挺有启发性的
以一种精力无法集中的状态读完此书,暂时感受不到他的“精妙”。前194页是文化谱系铺垫,我看不懂就跳过了。后半部分是本书精华,总体架构仍是严先生的思路。区域聚落形态的统计方法可是有些高级,小提琴图整得我一愣一愣的,但本质仍是大聚落群总面积、小聚落群平均面积,然后按区域、时间作比较。单个聚落部分是对典型聚落遗址内的房址、墓葬、手工业作坊的分析。若非基于“复原”来研究更小的聚落单位,我感觉讨论也就这样了,并不能撑起这样一个宏观的课题。整体观感是“一本扩充版的聚落研究硕士论文”。也可能是因为我只是极粗略地读了一遍吧……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学界的共识,但这个五千多年究竟是如何来的,文明样貌和发展动力又是如何,却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好在,经过中国考古学一百年的发展,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越来越清晰,何以中原,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既有沃野千里,培育文明之基,又有交通孔道,便利融合碰撞;何以五千年,从仰韶到龙山,再到二里头,及至夏商周三代的绵绵文脉。可以说,中国是最初的中原,也是扩大后的中原,无论是满天星斗,还是多元一体,抑或是重瓣花朵,中原都是那靓丽的一抹。
郑洛地区史前考古研究目前的集大成者,无论从器物类型学演变还是从聚落演变考察,其精细化程度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可以说是站在前人无数努力的高台上更进一步的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