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心灵、语言和社会的封面

心灵、语言和社会

[美] 约翰·塞尔

出版时间

2006-03-01

ISBN

9787532739110

评分

★★★★★
书籍介绍
约翰·塞(1932- )是当代美国最具影响的、以研究语言哲学问题著称的分析哲学家、美人文科学院院士。本书是一本简明通俗的哲学著作、但它既不是各种哲学问题的概览,也不是哲学问题的简史,而是概括了塞尔40余年来研究成果的重要哲学著作。本书对心灵、语言和社会实在的结构性特征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逻辑依存关系进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它们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当代美英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往往拘泥于命题、语词的研究,而忽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使语言哲学也开始回归到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而且,塞尔在本书中吸取了现代科学,特别是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物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以及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充实了理论论述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分析哲学的传统框架。 约翰·塞尔(1932—)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的,以研究语言哲学问题著称的分析哲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主要著作:《言语行为》、《词语与意义》、《意向性》、《心、脑与科学》、《心灵、语言和社会》。
目录
心灵、语言和社会
译者的话
第一章 基本的形而上学:实在与真理
启蒙运动的见解:实在及其可理解性
入门性的哲学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首先我把他当成一个对手来读。然后我发现他没法说服我。前面关于实在世界的讨论里面,他挑了些软柿子来捏,最后也并不能反驳现象学的观点。后面关于意识和意向性的讨论试图科学化但是我怎么都觉得别扭机械。
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因为观察者本身就是他的研究对象之一。 社会是心灵形成的必要因素,语言为这种形成提供了可能
堆砌了许多概念,却没能很好的分解概念。不认为作者把这个问题讲清楚了。
这本书的作用是回本溯源吧 把语言分析这个命题研究的初衷厘清 也许是在走了很多弯路的前人的基础上 但是没看过弯路而从这本书开始了解的话 很清晰直接
@2020-09-10 16:04:21
书简单易懂,译者这本书译的还行(社会实在的建构就真的不行🙅),除了把原始事实翻译成无情事实以外。
塞尔只读了这一本,整体感觉他的理论是一种很奇怪的嫁接:科学主义为基础+指向外部的意向性+赋予的规范性。猜测他的目的在于在保留科学的基础上为自由留出一个空间,但理论本身内在的张力却呈现出自我否定,尤其在从“真/假”不漏痕迹地滑到“善/恶”之时。
塞尔的理论真是有创造力,哪怕抛开其中最出名的第五章也是这样~
塞尔思想的小结 比较浅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