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哲学的慰藉(中英双语插图本)的封面

哲学的慰藉(中英双语插图本)

[英] 阿兰·德波顿

出版时间

2010-01-01

ISBN

9787532749379

评分

★★★★★
书籍介绍
尽管古往今来被称作哲学家的思想者千差万别,还是有可能在相隔几世纪之间找到一小群情貌略微相似的人,其共同点就是忠于“哲学”一词希腊文的原义——“爱智慧”。 他们的共同爱好,在于就人生痛苦的根源向我们说一些宽慰而切合实际的话;他们的共同精神就是不向世俗低头,坚持独立思考。 德波顿以其特有的英国式的笔调引领我们进行了一次轻松的哲学之旅,典雅风趣,帮助我们走近苏格拉底、伊壁鸠鲁、蒙田、尼采、叔本华等大师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发现,人生的悲苦、困顿和欲望引起的烦恼在他们的智慧中都可以找到慰藉。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 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述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术》(2002)、《身份的焦虑》(2004)、《幸福的建筑》(2007)、《工作颂歌》(2009)、《机场一周:希思罗日记》(2009)。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
目录
我的作品在中国
哲学不只是慰藉(推荐序)
译序
第一章 对与世不合的慰藉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资中筠老师的翻译真好,相比之下,《幸福的建筑》翻译得就太拗口了,还不如我。
就最喜欢这样渊博又八卦一本正经又口语化的调调了 这本书也是 阿兰德波顿也是
这书值得读,但是写的并不非常满意。每章节内的结构有些太随意,很多道理虽正确,但是思路略牵强。阿兰德波顿十分关注文化艺术对现实生活的指导与治愈作用,最新面市的一本关于艺术名作的治愈作用的书又指向这一主题。但这一本的一些哲学思想与作者的意图间的关联有些许勉强,虽然作者的本意是好的、值得发扬的。最后两个章节最显模棱两可。翻译整体还不错,有一些地方有明显误译,有英文原文去随时查证对比倒也方便。因为原本的结构问题,中文版有些地方觉得莫名其妙,翻回去发现居然英文版就是这样的。没有《旅行的意义》那一本好。但是不妨碍肯定阿兰德波顿的思考方向和写作能力。值得读的程度为4星,书本身的满意度3星。
这不是一本哲学书,算是哲人故事书,所以不那么高深莫测或艰涩难懂,正相反这里汇集了很多与生命息息相关的思考,非常受用。
这本书算是阿兰兄最不self-reflection。。哲学的粗浅入门。。
有些平庸,有些牵强
Not everything which makes us feel better is good for us.Not everything which hurts may be bad.
为什么我没有早一点读到德波顿啊!!!
全书阅读时长将近6小时。借用一下书籍的简介: 英伦才子艾伦・德波顿,了解苦难!深深体会伤痛!他认为哲学不应只是躲在象牙塔中的文字游戏,而是他的一篇篇微博!因此,他回到伟大哲学家身上,探索这些哲学家的绯闻与怪癖,为我们提供舒缓现实生活郁闷的慰藉。 针对六个不同的人生问题,德波顿分别对六位哲学家阴阳怪气,希望这些哲学家的个人体验与思想学说能够在我们饱受痛苦时,把我们整无语,甚至让我们狂喷《哲学的慰藉》的作者。
认定一切都是自然的,不对立,就能得到慰藉。一切还是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