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死于威尼斯的封面

死于威尼斯

[德] 托马斯·曼

出版时间

2010-04-30

ISBN

9787532750214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死于威尼斯》采撷了作者两篇精彩的中篇小说,读者从中可领略到这位大文豪的创作特点。居首之篇《死于威尼斯》属“艺术家小说”,充满诗情画意,文字优美,是作者本人的得意之作,也得到评论界的大力推崇,二十世纪初,德国文学界出现了一颗光灿夺目的巨星,它华光熠熠地照亮了欧洲整个文坛,赢得了世界各国千百万读者,这就是一九二九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托马斯·曼。1971年由英国和意大利合作搬上银幕,影响深远。《特里斯坦》是作者的成熟之作,以一座疗养院为背景,通过对作家史平奈尔和一位温柔美丽的富商太太之间的暖昧关系的描写,反映德国当时上层社会的病态生活。今年正值托马斯·曼诞辰135周年和逝世55周年祭,我们出版此书,以资纪念。

目录
译本序
死于威尼斯
特里斯坦
用户评论
在整个爱恋、追逐直至死亡的过程中,少年并不知道他的感情。
翻译不对路,严重不推荐。
也许每个老男人心中不止有一个洛丽塔,还有一个塔齐奥……(美国三角出版社所列百部同志小说第一名)
《死于威尼斯》我相信译文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部作品的光芒,行文间的滞涩之处,使我几欲弃卷。幸而在晦涩的理论与说教间,故事层层推进。 苦行僧般笔耕不辍的作家,在理智的裂纹第一次爬上眉梢后,挣扎着向感性屈服。地位、家族、健康,一寸寸蛇蜕而下,每一样都比前一样放弃得更轻易。残存的身躯里,唯有欲念之火,以仅存的生命力为柴薪,熊熊燃烧。 此文写同性之爱,全书无一字露骨,但人性幽微、绮丝秘恋,全在字里行间。 《特里斯坦》,我无法get到文中这自诩的作家卑弱的爱情 ,但这篇大约是那个著名爱情悲剧的一种投射,我想起古老的Tristan and Isolde的故事,想起那首Some wounds never heal。
威尼斯之死这个故事,真是半分都说不上来哪里好。语言的精致,内心的叙述,美,情欲,控制和反噬,陈丹燕反复提到的瘟疫的热风,他对艺术、理性、美和爱的隐射,气氛,节奏,皆非常出众但都没有到极致,相反有时会显得无用。可是这部作品,在一个说不清楚的地方,深深地深深地打动了我。阿巴申赫自认为不同凡响的才能,无数片段灵感的聚集,以及牺牲一切的写作,自制力——他对自我的种种认同,在托马斯曼这样不动神色的嘲讽中暗自崩溃,最后被威尼斯的热风侵蚀,被辗转而难以表达的东西占据。倒不是知识和美,而是控制和快感。这个故事真的读不太懂,然而太美妙。特里斯坦读的感觉太像魔山了,四个字——不想多读。
唉😮‍💨,什么爱情不爱情的,爱尼玛了个壁的情。现在对这种无病呻吟爱情最大的文章真是无感。
读过的第一部托马斯曼的作品,非常工整繁复的艺术品,现实与梦境、感觉与幻觉杂糅在一起,出生高贵富有盛名矜持自傲的作家却在看到天神般的美少年后失魂落魄,不可自抑地窥伺、跟踪,在携带消毒水味的热风中陷入情感狂澜,最终在幻想中死去。“艺术家一生下来就无可救药地要掉入这个深渊。” 由于开头对美少年的形象描写太过眼熟,后知后觉意识到《魂断威尼斯》就是《死于威尼斯》,那个海军服金发少年就是塔齐奥…想到美少年后面的现实命运,真是一言难尽。造就美的人和美本身都无错,错的是谁呢?
翻译得非常糟糕还有错别字 不喜欢
重读 不喜欢《特里斯坦》体面人讲话太弯弯绕
浅薄的我实在打不出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