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喧哗与骚动的封面

喧哗与骚动

[美] 威廉·福克纳

出版时间

2010-06-01

ISBN

9787532750269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作家花费心血最多、本人最喜欢的小说。小说进述的是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老康普生手游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长子昆丁绝望地抱住南方所谓的旧传统不放,因妹妹凯蒂风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恨疚交加,竟至溺水自杀。次子杰生冷酷贪婪,三子班吉则是个白痴,三十三岁时只有三岁小儿的智能。全通过这三下儿子的内心独白,围绕凯蒂的堕落展开,最后则人女佣尔西对前三部分的“有限视角”作一补充,归结全书。小说大量动用多视角叙述方法及意识流法,是意识流小说乃至个现代派小说的经典名著。

威廉·福克纳(Willian Faulkner l897~1962),美国小说家。出生于没落地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加拿大空军中服役,战后曾在大学肄业一年,1925年后专门从事创作。他被西方文学界视作“现代的经典作家”。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和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故事发生在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这部世系主要写该县及杰弗逊镇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家庭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独立战争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场人物有600多人,其中主要人物在他的不同作品中交替出现,实为一部多卷体的美国南方社会变迁的历史。其最著名的作品有描写杰弗逊镇望族康普生家庭的没落及成员的精神状态和生活遭遇的《喧哗与骚动》(又译《声音与疯狂》1929);写安斯·本德仑偕儿子运送妻子灵柩回杰弗逊安葬途中经历种种磨难的《我弥留之际》(1930);写孤儿裘·...

(展开全部)

目录
译本序
1928年4月7日
1910年6月2日
1928年4月6日
1928年4月8日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曾经的一篇福克纳的短片让我两个星期没睡好觉,那种感觉是惊悚又是吸引。一直想要看这本他的代表作,终于拿到手了。。。估计前面100页我看了一个多月,感觉好艰难,觉得快精神分裂了。。。估摸着书快超期了,硬着头皮也要看完,第一部分之后,就好像走过怪石嶙峋的乱石滩,到了一马平川的大草原,感觉好好,只用了一天就看完剩下的部分。福克纳,我心目中的真正作家。。。
已经没耐心读意识流了,看得我头昏脑胀。
译文没的说,在惊奇中膜拜。。
1意识流,2操作甚于真诚,3自我规定,4译者是个剧透狂
李文俊的译本真不错。
福克纳的代表作,以多声部意识流手法书写南方种植园主家庭崩溃的历史。
1遍 2023年11月11日 对于灵感我一无所知。 作家需要三个条件:经验、观察、想象。往往一个想法、一个回忆、脑海里一个画面,就是一部小说的萌芽。 写小说就无非是围绕这个特定场面设计情节,或解释何故而致如此,或叙述其造成的后果如何。作家要以感人的手法,在可信的动人场面里创造出可信的人物。作家对自己所熟悉的环境,显然势必会加以利用。 作家不需经济自由。需要的只是纸和笔。唯一能改变他的是死亡。 故事能将风格硬拉上档次,作家不需过多担心风格。如果担心风格,就会去把文字雕琢得艳丽浮华——读来漂亮,但内容空洞。 写出作品,没有刻板方法和捷径。人只有从错误中才能学到东西。完善自身写作的方法唯有阅读。
感谢译者。这个故事的底子其实是我不太感兴趣的类型,南北战争延续下来的家族没落,人物生死痴傻各奔东西,阅读过程中时而投入时而跳跃,总之很难评,因为我不是一个打技术分的评委。
叙事手法太牛了!每个人都在絮絮叨叨,想到哪说哪,但是把一个家族三代八人的性格遭遇全表述清楚了。电影出现后,人不再仅靠小说听故事,影视可以把画面动作和简单情节更完美表现,小说的特别之处就在于通过意识流表现人的想法。福克纳还把意识最模糊不清的白痴班放在最前面,造成很大的阅读难度,后面反而越来越简单,昆丁的心理至少是正常的,只是爱回忆,杰生的心理描写和自言自语在时间线上的跳脱已经很少了,真是个心智正常的人,最后的黑人迪克西又变回了传统的上帝视角描写手法,在心理上近乎“失语”。汤普生家族附录唯一的作用是讽刺。
@2022-10-13 11: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