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名士风流 II的封面

名士风流 II

[法]西蒙娜·德·波伏瓦

出版时间

1970-01-01

ISBN

9787532750573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波伏瓦以自己所处的写作、政治生活圈为蓝本,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知识分子追求与幻灭、希望与失望、沉沦与奋起的命运,刻画出个性鲜明的知识分子形象,有历经磨难而坚守生活信念的作家,有鄙视功名而始终不甘寂寞的精神分析学家,有锐意进取而终于落拓的活动家……

这部小说有纪实的影子,比如罗贝尔可以对应为法国著名作家、哲学家萨特,刘易斯可以对应为作者的美国情人、作家阿尔戈伦,小说开篇献词即点明小说是献给这位美国情人的。当时欧洲文化圈中的活跃分子也许都可从中有所比照。但是,作者还是运用小说写作技巧,不断变化人称,变化叙述者的口吻,变化时间、空间,将全文十二章以交缠的形式展开,既有爱情线索的延续,比如亨利与波尔从热恋到歇斯底里到相互怨恨的关系,罗贝尔与安娜持久、平静的终身伴侣关系,刘易斯与安娜一见钟情、无法厮守的爱情,又有对战争、对道德审判、对知识分子使命的反映、思考,比如樊尚对战时投敌分子的暗杀行动,亨利与罗贝尔关于是否在《希望报》上披露现实弊端的争论。

用户评论
作者问了三个问题:知识分子能做些什么?知识分子还有用吗?知识分子到底是什么?她回答:能做的不多;有一点点;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她热情地说:那就认真地去思考吧!让虚无主义去死吧!
不幸的是,一个人并不因为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摇身一变,变成另一个人.(第二本好看点 安娜的美国情人,波尔的癫疯。)
哪怕无能为力也值得抗争 哪怕毫无意义也值得生活
整本书都是从欧洲视角看待二战后的世界局势;与我常看的苏联/美国视角非常不同。更确切的说,这是法国资产阶级视角。一群狗屁文人在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名义下,关注爱情、政治、存在危机——基本是自我意识过剩。哎,突然明白我还处于“存在主义”状态——几十年前的欧洲玩腻了的东西竟然还是给了我许多启发。期待自己可以接受更多的新东西,早些进入二十一世纪。
去死的只是我自己,然而经受我之死的却是别人。
我就很喜欢(。・ω・。)ノ♡
2比1好看,但也就那样,贵圈挺乱哈。
两部名士风流加起来,一共用了二十个小时左右。既嫌长,又嫌短。确实需要一些耐心才能读进去,但一旦读进去,就被汹涌而来绵延无尽的哲学思想所吸引,左右滑动翻页都无法按捺我急于把全部思想塞进我脑子里的躁动,又恨自己看的太快囫囵吞枣,于是在上下飞速滑动和左右细细滑动之间无限调换。 波伏瓦以二战结束为背景,采用两个法国资产阶级男女的双视角来写政治运动、爱情和哲学。我个人认为小说写的十分精彩,有大海的平静与汹涌。高密度散落其间的哲学思想仿佛林间精灵,让读者不知疲倦,如饥似渴。
艰难,读不下去。一年半前读完了I,终于买回了II,又在书架上搁了三个月,今天终于拿下来花三小时翻了一半……太无趣了,简直就是回忆录,还远不如回忆录细节丰富。《人都是要死的》和《独白》是波伏娃小说的巅峰,《名士风流》不过是处女作《女宾》的中年后续。
忍不住偏爱后半部些。她写过去现在未来,吸引我的还是男女关系,真的很妙。翻译质感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