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重点所在的封面

重点所在

[美] 苏珊·桑塔格

出版时间

2011-06-01

ISBN

9787532753444

评分

★★★★★
书籍介绍
《重点所在》延续了苏珊·桑塔格一贯的敏锐和视角的多元,在她《重点所在》这本最新的论文集中,她的目光投向了现当代的重要诗人、作家、戏剧家、舞蹈家,以及各种类型的艺术、文学形式,由于其独特的敏锐性,使得她的文章的意义不局限在某个领域。 《重点所在》是译文随笔之一。透过文章本身,我们看到永恒的人性,永恒的正义感,永恒的批判精神、永恒的激情以及永恒的冷静。 苏珊·桑塔格(1933-2004),是美国声名卓著的“新知识分子”,与西蒙娜·波伏瓦、汉娜·阿伦特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性知识分子和批评家,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大西洋两岸第一批评家”。她2000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1年获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2003年获德国图书大奖——德国书业和平奖。
目录
Ⅰ 阅读
诗人的散文
重点所在
死后立传:以马查多·德·阿西斯为例
悲怆的心灵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真心应该买上译04年版 讨厌硬壳不解释!
虽然桑塔格很执着要把诗人的地位和意义垫高(我的阅读量和知识储备所还不能完全理解的观点),但在她的文学评论里看不到站在高处的自命得意,流露出的更多是,向善,崇尚和平,低微的姿态,还有内敛却聪慧的平静陈述。这应该会是一本好书单(笑)
桑塔格这本对艺术作品的挖掘没有那么深刻,更像是介绍给读者的引言,《诗人的散文》一篇可以当作对布罗茨基《小于一》的补充,《意难忘》有些诗意化,对胡安·鲁尔福和博尔赫斯点到为止,后面几篇关于电影的艺术浮光掠影。待读:J.A.贝克《游隼》、罗伯特·瓦尔泽《好人雅克布》、罗兰·巴特《恋人絮语》、茨维塔耶娃《散文随笔》。
待重读
第一次听说苏珊·桑塔格是因为她是那个拍摄大野洋子跟列侬最后那张经典照片的安妮的同性恋情人。再后来听说这个名字多了起来,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她儿子对她的评论:是一个生活比文字写得更精彩的女人。这样一个女人的书没有理由不去读的,一下子囤了好多本,每次看完都有一种畅快的感觉,爽啊!
@2021-05-26 02:54:38 @2021-07-29 23:50:48
2014.8.13
桑塔格一如既往的激扬,她的文字有一种良心。不过这本稍稍没有《反对阐释》那样先锋深刻。
书籍封面的蜡烛使我想到1993年桑塔格去萨拉热窝导演戏剧《等待戈多》,开幕时舞台上的那十二根蜡烛。桑塔格初入波黑,萨拉热窝群众一再问她:我们是欧洲的一部分,我们维护欧洲价值,欧洲其他地方怎么可以让眼前这种事发生在我们身上?桑塔格回答他们:“欧洲是、并且一直既是野蛮主义的繁殖地又是文明的摇篮。”萨拉热窝人在这里费解、等待、希望,最终陷入失望和恐惧,以及日常生活中物资已经匮乏到了相当荒诞的地步,使他们真实感到自己置身荒蛮之地,使他们清醒认识所谓的文明世界,使他们丧失了人类的尊严。在这部文集当中,她当然也谈及不少硬核的知识体系与先锋的文化传播,当她见证了六个月都洗不上澡的人为了一桶冲厕所的水需要怎样穷凶极恶地去极力争取,我们赖以信仰的文明就会变得很脆弱。如其所言,彼时“重要”显然是一个太苍白的词了
桑塔格在世纪之交的文章选集,很多观点已成为现实或越发深化,譬如欧洲的崩解、阅读的式微(“老虎在图书馆里”)、情趣(taste)作为自主意识的消失同时作为附和表现的壮大,以及关于“反对阐释”——人们接受了反对阐释的形式,却难以触及其背后的价值观。这本文集看似芜杂,仍有其重点——实际上是它的原标题Where the Stress Falls——我们通过“重音”来理解,来构建,但重音并不唯一。无论是“阅读”、“视觉”还是理解“此处与彼处”,都需要积累、训练,甚至是一种自觉的道德意识:你需要听到很多重音,才能理解“语言”,对语言的自觉,是一种必要的存在方式。因为相较于感受语言(譬如阅读),主体的活动(譬如写作)往往是含混难解的。对语言的滥用,导致了太多“对空言说”——今天的我们对此倒也司空见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