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坎特伯雷故事(上)的封面

坎特伯雷故事(上)

[英] 杰弗里·乔叟

出版时间

2011-05-01

ISBN

9787532753567

评分

★★★★★
书籍介绍
《坎特伯雷故事》是一部诗体故事集,大部分以韵诗形式写成。全书收有一篇总引和二十三篇故事,其中散文两篇,其余都是诗体。讲述了一群香客到坎特伯雷城去朝圣的路上,为解闷而各人所说的奇异故事。这群人来自社会各阶层,有教士、武士、修女、大学生、工匠等等,他们的故事也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作品以幽默和讽刺为基调,刻画了不同阶层的人物,讽刺封建社会的丑恶,揭露社会的腐朽,反对禁欲主义,宣扬世俗享乐。其间以短小的戏剧场面串连,故事的内容和文体各异,并符合每一个讲述者的身份。作品生动地描绘了14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体现了反封建倾向和人文主义思想。 《坎特伯雷故事》是译文名著精选之一。 作者:(英国)杰弗利·乔叟(Geoffrey Chaucer) 译者:黄杲炘 杰弗利·乔叟(1340一1400),14世纪英国大文豪,大诗人,享有“英国诗歌之父”的美誉。《坎特伯雷故事》是他的代表作。
目录
译本序
附记
第一组
总引
骑士的故事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作为女人她一生决不算虚度;在教堂门口她嫁过五个丈夫
Chaucer is such a joyous fellow!以及,不愧是坐拥六十本书城,藏书量超过牛津剑桥的人,果然博学又喜好引用。这种故事的讲述结构虽然后来沦为陈腐套路并被抛弃(当然现在作家依然会用变体将它激活,如《命运交叉的城堡》),但是读起来还是生机勃勃,何况乔叟的思想与“现代人”并不隔,其中的喜剧与莎士比亚的人物似乎在同一出风俗剧之中。
三观尽毁
这一版翻译的确实很棒。巴思妇人的故事中,关于人的本性,谈到金钱和美貌,故事里老妇人那是在诡辩,迷惑性比较大,虽然穷困与否和道德无关,但我的观点是“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丑陋不会给丈夫戴绿帽,但她变美之后却能让丈夫心花怒放,带来甜蜜的爱情,所以,人还是不能违反自己的本性去生活,就算大道理说的如何天花乱坠。
忒啰嗦了,故事的水准也参差不齐,最有趣的几个故事,十日谈里就有。所以一半的内容都跳过去了。
作为风土人情考察不错,一些男女之事看到后来都不记得了,只记得那个考验妻子的伯爵的故事和巴斯妇人,最后的堂区长恕我潦草略过真的不想看说教,但结尾作者本人突然出现还是蛮有意思的。三星半,完成了初中以来一直的目标。
重口味,解构崇高,社会组织架构
大故事嵌套小故事,巴斯妇和赎罪券商。韵文体,鲜明的人物性格,社会风俗画。
西方批评家提到《坎特伯雷故事》中存在着一种暧昧性,“其暧昧性的核心就在于其流动性,总是喜剧性地跳到另一角度去观察事物,因而始终不让我们有可能进行道德判断,因为在幻觉之中隐含着幻觉。”
黄杲炘先生的前言加了一星。几十个故事,有市井逸闻,有宗教历史,有中世纪怪谈,有希罗时代的神话传说。虽然没有那么喜欢这些故事,但读的时候仍被乔叟渊博的学识所折服,同时也发现他的许多的引用都是出自同几个人。想到他应该总是读他的那60本书,不禁莞尔。 比较有趣的一点是,我计算了一下书籍的通货膨胀程度:乔叟1400年去世,藏书60余本,“甚至比当时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中不少学院的藏书还多”;如今牛津剑桥各自大约藏书600万本。620多年的时间,书籍(或者说知识?)的增长率达到了10万倍。而如今,普通一户人家也能做到藏书60余本,要是放在乔叟那个年代,这已经是大学学院的藏书量了。看来我们生在了一个好时代,书籍变得寻常,人人都能买得起书;也生在了一个坏时代,书籍变得廉价,似乎大家不再珍惜唾手可得的知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