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达洛卫夫人的封面

达洛卫夫人

[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

出版时间

2011-05-01

ISBN

9787532753697

评分

★★★★★
书籍介绍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英国著名女作家,意识流小说家的代表之一。本书是她的代表作。本书描写了一位议员夫人一天的活动过程。全书以主人公为核心,以她的生日晚宴为枢纽,突出地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典型:代表上流社会及习惯势力的“大医师”布雷德肖和平民出生的史密斯;同时对当时英国社会的上层阶级中形形式式的人物做了入木三分的刻画,让读者领略到典型意识流小说的各种特色,并以其“一天写尽一个女人的一生”的艺术功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部作品的独特性,同时还告诉人们,意识流小说并非仅仅是艺术技巧的创新,它们也可以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英国作家。在小说领域,以其非线性叙事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伍尔夫以小说创作最为人知,其中尤以《黛洛维夫人》(1925)、《到灯塔去》(1927)两篇为甚。小说创作之余,她还就艺术理论、文学史、女性写作、权力政治等主题提笔书写,拓展文脉。作为一名优秀的文学批评家,伍尔夫尝试过多种形式的自传体创作形式,以绘画手法构思短篇虚构作品,并且,终其一生与亲友往来通信,才情卓然。
目录
译本序
达洛卫夫人
用户评论
一天的琐碎化作永恒的潮水席卷而来,浸润了我们的灵魂。
作为一部意识流的代表作,我把本书从头到尾扫描了一遍,实在不知道到底在讲什么!但好在还比较流畅,不算催眠,不过我还是欣赏不了。
重读,绝倒依旧。从福楼拜发展出来的那种流转如弹丸的目光,在伍尔夫笔下获得了一种更为熨帖的触感。达洛维夫人只是万千微尘中的一粒,从她的意识辐射出去,波纹一荡,每一粒微尘都被触碰、颤动与激活。接着,往往又是一种收束的凝视,从彼此激荡的波纹里重新聚焦于一个点:有可能是一辆车、一架飞机、一个路人。这种写法的层次异常丰富,视角与思维推进的过程都被具象化了:“还有石香竹,一大堆石香竹”(试着和鲁迅的“枣树”对比)。词语与意识被撕开了外壳,物与我的边界被消融,混杂着倾泻出它们的宝藏,死亡意识与女性意识尖锐化:“她将像永远屹立在天际,像一块白石,晶莹剔透,像一座灯塔,标志着消逝的昔日,溶入这惊险的、漫长的、漫长的航程。”也许,人类语言的逻辑是意识流最后的杀手锏,语言必须依据时间线性讲出,但思维则不是。
和尤利西斯类似的结构,用三一律来装盛意识流。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忽然发现自己是向生的,不管多神经质多悲观,总想活到明天去看看,就像克拉丽莎每一次的离开。塞普蒂默斯则是彻底被过去攫住,是为了逃离“生”之群体才去死的,世界容不下他了。
相比《到灯塔去》还是逊色太多了。人物接近群像描写,但是不管重要的不重要的都没能成功表现出人物鲜明的特色与深度,但还是有很多惊鸿一瞥的段落。
终于搞完了…爷要补觉!!!
原来意识流是这个意思,只是一天发生的事情,但用大段文字描写了个人的想法与意识,但是看多了却觉得枯燥无味,不是这本书不好,是我不适合读这一类的书,文学性还是很高的。
22/5/19:意识流这碗迷魂汤真的不好干。只用现实中一天的时间塑造女贵妇与她的圈子,何况是出自书香名门的19世纪末期女作家之笔,这实在不能感慨伍尔夫的独创。此前当代名著中写实底层女性的悲剧命运无一不是。对这个没有组织的布卢姆斯伯里(Bloomsbury)团体感到兴趣浓厚。
还行吧 看到后面有些挣扎
现在她不愿对世界上任何人说长道短。她感到自己非常年轻,却又难以形容地老迈。她像一把刀子,插入每件事物之中,同时又置身局外,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