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前夜·父与子的封面

前夜·父与子

[俄] 屠格涅夫

出版时间

2012-03-01

ISBN

9787532757114

评分

★★★★★
书籍介绍
屠格涅夫,俄国著名作家《前夜·父与子》是其重要作品。《前夜》塑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夜”平民知识分子的“新人”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运动由新的活动家来推动的历史趋向。《父与子》揭示了面临社会变革时期平民知识分子与贵族之间的矛盾。这两部小说均是揭露当时俄国社会矛盾和揭示社会发展方向的重要作品。 《前夜父与子》由屠格涅夫所著,《前夜》塑造了俄国衣奴制改革“前夜”平民知识分子的“新人”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运动由新的活动家来推动的历史趋向。《父与子》揭示了面临社会变革时期平民知识分子与贵族之间的矛盾。这两部小说均是揭露当时俄国社会矛盾和揭示社会发展方向的重要作品,问世之初曾在俄国引起争论,但至今一直为中外读者所喜爱。 伊万·屠格涅夫(俄文名: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1818-1883),是十九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和“现实主义作家”。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1847~1852年发表《猎人笔记》,揭露农奴主的残忍,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在长篇小说《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后期长篇小说《烟》(1867年)和《处女地》(1877年),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此外还写有剧本《村居一月》和散文诗《傻瓜》等。屠格涅夫多以写作中篇和长篇小说为主要,他的创作为俄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录
译本序
前夜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没感觉
因为《娜塔莎之舞》里提到“作家屠格涅夫1862年出版的小说《父与子》(Fathers and Children,父辈与子辈,经常被误译为《父亲与儿子》[Fathers and Sons])”,起意来看这篇小说。
利己与利他是衡量一个人伟大与否的标志,就像英沙罗夫,他选择的便是一条利他的道路。他思想觉悟是挺高的,但无论做什么事都应量力而行,有一分光,发一分热。 还是《孟子》中那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道理。
喜欢屠格涅夫。两篇小说都喜欢。两个令人心碎的故事。心碎只是小清新式的心碎,喜欢也只是小清新式的喜欢。比起托陀两翁,屠格涅夫确实是小清新
像巴扎罗夫这样的虚无主义者的生平注定是无法叙述的,他们与世界隔离,与父母隔离,他们介入人生的程序不像俄罗斯土地上的人们那样,受爱或家庭等传统所支配。他们一生漂泊,找不到落脚的地方,哪怕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哪怕回到有父母的家中,也无法获得归家的安适之感,他们只能像海中的飞鱼,只在跃入空中时才与世人短暂地相依,短暂地相聚,最终他们还是要回到无垠的大海,过那种深海一般静怖又痛苦的孤独生活。父与子,是古老自然按部就班的人类生活与不被驯服脱轨流亡的处境之间的永久拉锯,但这只会发生在巴扎罗夫们的身上,因为其他人都继续过他们的生活(两者间的水火不容也发生在译者巴金的小说里,不过革命色彩更浓)。两部小说描写乡间自然的文字都很美,像读蒲宁似的,而每一章节轻巧利落又意犹未尽结束又是另一种审美的愉悦。
看了《父与子》,屠格涅夫比托尔斯泰露得更多一些,因此闪光更加明显也更加轻巧。读小说写作业,真有搞同人的感觉了。
草草读完父与子
没有勇气做英沙罗夫,也不要效法托宾
下一本 猎人笔记
屠格涅夫还是很有特点的,味道淡也算他的特点了吧。对话比较多,爱情也是很纯真的样子,人即使看上去有点复杂,也都透着纯朴和真挚,即使是贵族,也都不算讨厌。总觉得屠格涅夫应该是比较中庸类型的,下不去狠心,轻描淡写地把当时的社会景象搬出来,你们自己看吧,自己想吧。 这应该是第二本屠格涅夫,很久以前看《猎人笔记》时觉得那是唯美的俄罗斯文学,现在觉得就很浪漫吧,爱情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