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在中国屏风上的封面

在中国屏风上

[英]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出版时间

2013-05-31

ISBN

9787532761210

评分

★★★★★

标签

游记

书籍介绍

一九一九至一九二○年冬季,时年四十五岁的毛姆来到中国,溯长江而上一千五百英里,《在中国屏风上》即是他此次行程的产物,五十八篇或长或短、原本可以写成小说的“素材”,连缀成“一组中国之行的叙事”。

这组“叙事”的读者当然是本国人,毛姆为英国同胞展现的是一幅古色古香、散发着浓郁东方情调的“中国屏风”。毛姆在这架屏风上描绘了遥远、古老而又神秘的中国景致,她的山川风物、人文景观:令人敬畏的长城、急流险滩的长江、天光云影的水田、纪念先祖的牌坊、筑有雉堞的城墙、各式各样的庙宇、竹林深处的农家、山上的婴儿塔、路边的小客栈……当然,相对于“风土”他更感兴趣的永远是“人情”,他以一颗久经世故又不失赤子纯真的悲悯之心感受着、传达着他所碰到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的形象;尤其重要的是,他在满怀同情地试图贴近中国风土人情的同时,毫不留情地以批判的态度反映了在中国的英国人的生活真相。因为他始终认为:“写作中,更重要的不是丰富的材料,而是丰富的个性。”

目录
目录
序言
一 幕启
二 女主人的客厅
三 蒙古人首领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1874/1/25-2018/1/25 纪念毛姆144周年诞辰# 毛姆在“五四”前后曾经来中国游历,这五十八个短篇因为所涉多为人物,其实埋藏了不少适于改造为短篇小说的素材。毛姆的主观视角自不必置辩,但我还是认为他在观察当时的中国社会方面没有太多西方人典型的傲慢与偏见,有欣赏,也有批判(而非情绪化的贬低)。他写了很多在华西方人,行文中不乏揶揄;他还把中国的底层人与官员并置在一起,却得出这是“中国式的民主”如此不可思议的结论。“屏风”是很“中国”的物件,东方的神秘感和捉摸不透,恐怕也是“屏风”之于西方人的象征意义。
人们很难摆脱他们的教育背景和文化的影响,因此在发表观点时,难免是有一定偏见的,Maugham也不例外。
《毛姆传》中曾说毛姆拥有极端的自律和勤奋,看这本随笔的确如此,他行万里路且观察入微,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才会在创作时信手拈来。毛姆下笔犀利,以一个刻薄的旁观者角度审视当时的中国,描写的画面当中有偏见却也不乏真实,令人唏嘘。
大暑天最合適垂簾讀毛姆。
短篇远远不如长篇过瘾啊,毛姆对人真是有着无穷无尽的好奇心,以及敏感善良刻薄的天性
哦,上帝,这个翻译看起来像是做阅读理解…
用毛姆的视角看20世纪初的中国剪影
毛姆对人性观察研究之深。在他笔下看出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轻蔑之情,以及部分中国人的奴颜媚骨(虽然标题是中国屏风 其实大多数形容的是在异国他乡的外国人生活
毛姆最令人着迷的一点是他对人性中的奇异和矛盾之处的敏锐捕捉。所以他总是能以极短的篇幅讲一个比《扒马褂》里的段子还离奇的故事,然后我们还会对这件事的真实性深信不疑。
因为篇幅较短,我很难从每一篇里找到阅读毛姆式故事的愉悦感。不过作为了解1920年时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倒也不失为可读之书。全书里对讲辜鸿铭的那一篇《哲学家》印象最为深刻,辜鸿铭实在是很有傲气的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