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黑色恶作剧的封面

黑色恶作剧

[英] 伊夫林·沃(Evelyn Waugh)

出版时间

2013-12-01

ISBN

9787532763931

评分

★★★★★
书籍介绍
《黑色恶作剧》是二十世纪伟大的英国小说家伊夫林·沃的第三部小说,创作灵感部分来源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作者本人在黑非洲的游历。这个黑色幽默的故事发生在某个虚构的非洲独立君主国:登基伊始的年轻皇帝塞思雄心勃勃地试图在这个原始部落般的国度强行推行现代化与西化;与此同时,一个在英国上流社会受尽奚落的白日梦大王巴兹尔鬼使神差地来到了这片神奇的黑土地,被皇帝陛下一眼相中,当仁不让地当上了现代化部部长,成为了“进步”的旗手。这对时空错乱的堂吉诃德与桑丘就此上演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剧。小说通篇充满了令人捧腹的情节与人物,既幽默戏谑又活灵活现。而另一方面,与幽默如影相随却是讽刺与悲剧,小说中的人物并没有被处理成卡通形象,身处一个蛮荒世界中却不需承担任何行为后果。命运是残酷的,作者的幽默丝毫没有掩饰这一点。于是读者在大笑之余不能不感到头皮隐隐发麻,而这也是这部《黑色恶作剧》的黑色幽默所在。同时,对于习惯性地为所有落后地区的风土人情涂上浪漫色彩的当今读者而言,这部作于二十世纪前半叶的作品不失为一剂极好的解药:蛮荒不等于淳朴,无知不等于天真。 伊夫林·沃(Evelyn Waugh,1903-1966),英国著名作家,被誉为英国二十世纪最优秀的讽刺小说家,并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文体家之一。他最优秀的作品包括早期的讽刺小说《衰落与瓦解》、《邪恶的肉身》、《黑色恶作剧》、《一把尘土》等,创作中后期则有长篇巨著《故园风雨后》、描写二战的《荣誉之剑》三部曲以及自传《一知半解》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这位作者有点好玩
各种意义上的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政治讽刺大部分无法准确get笑点只能看个皮毛,排场还是够热闹的,一个又一个跳梁小丑的加入衬托着高潮部分前来的两位无辜女士格外没溜儿,冷笑话已经不仅仅令人解颐了,红帽子的结局简直寒彻骨髓,让人完全笑不出来。总之啃不动……上流社会笑话尤其啃不动……还是《至爱》那种更让我喜欢一些
又萌又蠢的英国佬。
居然是唯一的插图版
2014-54
看似讽刺非洲蛮夷之地无法接纳现代文明,实则是对英国命运的预言。在非洲发生的一切黑色闹剧,都将随着暗潮涌动的二战在英国上演。两位英国女士在非洲的遭遇让人想到福斯特的《印度之行》,即将回归现代伦敦的普鲁登斯最后成为食人族的食物,巴兹尔在原始仪式中失去理想。文明、野蛮,是否只是一体两面?
“恶作剧”具有双重现代性,一方面指向独立非洲君主国阿扎尼亚的现代化实验,另一方面又用现代主义文本否定这一实验(文体上取消皇帝“现代化”新衣前的小孩)。似乎彼时非洲的“黑色”(black)是与欧洲即将到来的都市性“黑色”(noir)截然相反的反现代颜色。诸多嘈杂的闹剧仍然提供了现代性的热浪,可结尾处的食人则极具强度地粉碎了一切进步的可能,红色贝雷帽成为了最终的残酷玩笑。文本在殖民语境下成立,但阿穆拉特的事迹却提出了源头性的问题:是谁书写了非洲的历史?
進步人的惡報。沃先生筆下一再出現厭倦了島國的大英子民,像好奇心極重的孩子逃到世界各地尋找樂土,結果保羅進了死囚監獄,亞當翻滾在虛無的法國戰場,西爾跟食人族共進難忘一餐,托尼終生困在在亞馬遜叢林,巴洛在文靜的美國人間丟英國社區的臉,只有本分的鄉下男孩威廉之出走並非基於自身意願,因此得以安然重歸田園。到頭來,倫敦遠不是西爾所以為的「地獄」,而的確「厭倦倫敦的人都厭倦了生活。」英法角力令人捧腹。Masterpiece,珍稀毒草,時興運動cancel culture的漏網之魚
远古的大地 邪恶焚烧着村庄 子民都在逃亡 国王独自在宫殿里重复着: “我就是光明、钢铁、蒸汽、今天和明天” 邪恶、野蛮、背叛在此地生长了一夜 终于 黎明的歌声响起了 勇士带着他的军队驶向城门 独自一人的皇宫 拥有了永恒的希望 而那些四处逃亡的子民 却迎来了无尽的黑暗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