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诗艺的封面

诗艺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出版时间

2015-05-31

ISBN

9787532766383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演讲集。一九六七年秋,博尔赫斯应哈佛大学诺顿讲座之邀,就诗的地位、隐喻模式、小说与诗、音韵与翻译等展开六讲。讲座录音带在图书馆尘封三十多年后,由时任西安大略大学现代语言文学系副教授的凯林–安德•米海列司库整理出版。全集广征博引,涉及从古至今诸多文学现象,又有着口语化文本的不拘形式感,娓娓道来,收放自如,“《诗艺》是一本介绍文学、介绍品位,也介绍博尔赫斯本人的书……博尔赫斯跟历代的作家与文本展开对话,而这些题材即使是一再反复引述讨论也总还是显得津津有味。”

目录
目 录
1_ 第一讲 诗之谜
27_ 第二讲 隐喻
57_ 第三讲 说故事
75_ 第四讲 文字—音韵与翻译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如果不能完全欣赏这本书,一半的原因在于没有读英文原本。按博尔赫斯所言,诗歌本来的样子是热情与喜悦,并让人有创作诗的欲望。研究或解析它是某种煞风景的事。第二讲讨论了大多数隐喻可以归于几个原型,诗人的魅力是稍微变化原型,成为妙笔。“一座如玫瑰红艳的城市,已经有时间一半久远”,时间的魔幻。第三讲讨论了史诗及小说的死亡。现代小说的诗化使之叙事能力能力逐渐下降,这是否意味着叙事和抒情再次统一,新的“史诗”的诞生?第四讲极讽刺,因囿于翻译我们无法感受到“翻译讨论”的魅力。第五讲也表明没必要过度诠释诗,让之神秘也不错。第六讲,博尔赫斯认为文学创作要删除“自我意识”,并创造有魅力的想象空间。
“文学的滥觞都是从诗歌开始的”惊人。其实是非常温暖谐趣的一本诗歌美学演讲集,考虑到1967年秋的时候博尔赫斯已经接近全盲,无法阅读笔记,讲座之中的旁征博引真的让人对他的记忆力感到无比叹服。诗歌词源解析带来的意象美感,诗歌隐喻“十方世界”理念阐述的继承与拓展、诗歌翻译“再创作”的理解(不完全赞同)、诗歌音乐韵律基于诗歌“比喻”的本质、诗人信条的存在与不存在(主要讲博尔赫斯的文学成长体验),博尔赫斯关于诗歌的智慧不仅让人感受到美之永恒,更多的则是认知的喜悦。
演讲集,没什么新观点。
图书馆翻的,文字皆比喻
书中娓娓道来了酷爱写短篇的原因(懒)以及对史诗、翻译等问题的思考。短短几天里从对他一无所知,到逐渐欣赏这位作为诗人的小说家,作为小说家的诗人,到作为作家的批评者,我想此时作为读者应选择适时的疏离了!暂别吧博尔赫斯,愿来年继续在魔都地铁上相逢......
这几篇相对于学术专著来说是浅显易懂的,以及博尔赫斯面对大家的态度是谦逊,诚恳甚至乎有些自贬,其中在说到诗歌翻译里面逐字逐句的翻译观的由来他认为是来自于《圣经》这点让这种说法我觉得有意思
如此谦逊的大师!一口气读完,爽!这可能就是诗歌的魅力吧!
只能说不愧是博尔赫斯,看完差点想报英专。
平易近人地娓娓道来,旁证博引,好像是在和博尔赫斯对话,我是真的好敬佩博学多才而又不失谦虚的人。成为这样的人也算是我的人生目标吧。 引用的很多诗都挺美的,学到了不少新的东西,摘抄本本里面多了不少内容。一边读一边思考,但仍然有的地方不算是很明白,也有的地方有点不赞同。但我才疏学浅,还需要去读很多书经历很多事情,可能那时候翻起这本书就有不一样的收获了。 感觉还是需要慢慢细品,而且多读点诗。诗真美,美丽的事物是恒久的喜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