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悲伤与理智的封面

悲伤与理智

[美] 约瑟夫·布罗茨基

出版时间

2015-03-31

ISBN

9787532768349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在这部题材丰富、视界浩淼的散文集中,约瑟夫•布罗茨基开篇便用深沉内省的目光审视了自己在苏俄的早年经历以及随后去往美国的流亡生涯。接着,作者用惊人的博学探讨了诗歌的张弛变幻、历史的本质、流亡诗人的双重困境等一系列颇具广度与深度的话题,思维的触手延揽古今,上及古罗马贤帝马可•奥勒留, 下至现当代诗人托马斯•哈代与罗伯特•弗罗斯特,将对存在本质的哲学探讨与对诗歌美学的炽烈情愫糅合锻造为继《小于一》之后的又一部世所罕见的奇作。

收入文集的二十一篇散文大致分为回忆录、旅行记、演说讲稿、公开信和悼文等几种体裁。这些散文形式多样,长短不一,但它们诉诸的却是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诗和诗人”。这卷文集可以说是通向布罗茨基的诗歌观和美学观,乃至他的伦理观和世界观的一把钥匙。文集中最后一篇作品《悼斯蒂芬·斯彭德》完成后不到半年,布罗茨基自己也离开了人世,《悲伤与理智》因此也就成了布罗茨基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散文集,是布罗茨基散文写作、乃至其整个创作的“天鹅之歌”。

上海译文出版社此次翻译出版的《悲伤与理智》是这部佳作的首个国内中文译本,在翻译文学界具有填补空白的重大意义以及不可替代的文学与学术价值。

目录
目 录
译序/刘文飞
战利品
我们称之为“流亡”的状态,或曰浮起的橡实
一个和其他地方一样好的地方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布罗茨基在诺奖受奖演讲有一句话:“我坚信,一个阅读诗歌的人要比不读诗歌的人更难被战胜”,我们是否也应该坚信,一个懂得悲伤的人要比不懂悲伤的人更理智。
布罗茨基将诗歌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甚至觉得发明蒙太奇的是诗歌而非爱森斯坦,和很多诗人一样,他也觉得诗歌本身有灵性,写作时是有诗歌的神灵在耳边口授,写完后获得赞美,还战战兢兢觉得自己是江湖骗子;后几篇对几位著名诗人的评析极为详尽宛如语文阅读理解,读来对原本不熟悉的诗人比如罗伯特·弗罗斯特也产生了兴趣;“世事你看了百年还是三年,其实并无差异”“正是极端的主观性、偏见和真正的个人癖好才帮助艺术摆脱了陈词滥调”作家作为敏感之人,满是洞察世事的机智之言,值得细读。
真好看!几乎篇篇好看。喜欢《表情独特的脸庞》。《悲伤与理智》这篇分析弗罗斯特的文章极见诗人的功力。服!刘文飞的翻译也很棒。
请勿去做凯撒,请勿迷恋紫色,此事并不鲜见。过简单的生活,纯洁严肃,真诚自然,做正义的龙人,虔诚善良,慈悲为怀,不懈工作。竭尽全力满足哲学之希求。敬畏神祇,拯救众人……勿让未来惊扰你,你终归要抵达未来,若你必将抵达,请保持你现今拥有的理智。人们为了彼此来到此世,要么理解他人,要么忍受他人。
看完这本书上豆瓣,突然被豆瓣所感动。发现不止一个人觉得这本书真是哔了狗一般的读不通,不知道是翻译还是原版就是这样。这种那么乱七八糟类似梦呓的句式,不禁令人感到这本书已经高端到这逼我装不来。
“因为有个人(此人更像是我本人)曾说,语言就是无生命者向有生命者道出的关于其自身的第一行信息、或者更确切地说,语言就是物的稀释形态。”
收音机的内部看上去永远像一座夜间的城市,到处都是斑斓的灯火。当我在三十二岁时真的来到维也纳时,我立即觉得,就某种意义而言我似乎很熟悉这个地方。至少,在维也纳沉入梦乡的最初几个夜晚,我都能清晰地感觉到,似有一只远在俄国的无形之手拧上了开关
门槛太高了,引经据典以及诸多名人都不甚了解,所以可能我只理解到40%
第二自我
人们需要在毕业典礼上谈论生活的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