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新闻的骚动的封面

新闻的骚动

[英] 阿兰·德波顿

出版时间

2015-06-01

ISBN

9787532769377

评分

★★★★★
书籍介绍
几乎没有一个角落能够躲避新闻的不断轰炸,新闻的喧嚣纷杂已经渗入自我当中,但我们很少意识到新闻强大的影响力: 新闻不仅能左右我们对现实的观感,还能塑造我们的心灵状态! 一场饥荒、一座遭到洪水淹没的城镇、一则明星八卦、一个政府的垮台、一位经济学家对于明年发展趋势的预测......这类外在的骚动,很有可能就是我们获得内心平静所需要的东西。一场饥荒,一座洪水淹没的小镇,一个在逃的连环杀手,一届下台的政府,某经济学家对明年救济人口的预测——这样的外界骚动也许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好以此换取内心的平静。 全球著名的才子型作家德波顿由此出发,解析六大类型的新闻报导——政治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名人新闻、灾难新闻、消费新闻,用他的生花妙笔与透彻观察,引导我们产生适当的观点,使我们体会到——与新闻报导的暗示恰恰相反——其实没有什么事情真正算得上是新奇、值得讶异,或者恐怖至极。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述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 术》(2002)、《身份的焦虑》(2004)、《无聊的魅力》(2005)、《幸福的建筑》(2007)、《工作颂歌》(2009)、《机场里的小旅行》(2009)、《写给无神论者》(2012)。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
目录
我们的失败与伟大
I 前言
II 政治新闻
乏味与困惑
些微的希望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新闻学院的老师用种种理论解释的,德波顿用轻松不失俏皮的文字写出来了。主编们读了可能会顾左右而言他,此书让新闻人尴尬。
关于新闻的“偏见”,让我很受启迪,但认为可操行太低。他“正确的新闻”需要以“人”为主管重点引导,但同时他又认为“人”为主管重点靠不住。黑格尔认为新闻目前的位置等同于宗教的位置。可对宗教是盲从,对新闻只是盲目,没有从!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看新闻,到底看了什么新闻,收获了什么信息,这些信息对自己有什么用?同样的是一种焦虑,用新闻的焦虑来客服生活本身的焦虑,焦虑转移、叠加,深化了焦虑。读起来很爽,一口气读完,意犹未尽!
可以学到不少制造新闻的意图,每次德波顿切入的角度像个人类学家了
强烈怀疑写序者根本没有看过此书~序中唯一提到的句子出现在作者前言的第三页…
休憩28th,阿兰德波顿较失败之作,投入诚意与思考不菲,成果菲薄。严重高估新闻对人类生活的绑架与影响,对新闻所涵盖部分与特点的分析也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如果对这些问题不考虑对错,按照他的逻辑推导,全书又太单薄,感觉写的有些失败,而少见的中文序则离题万里令我心情不爽。此书购于杭城,我心爱的充满正妹与好书的浙工商晓风,我回去的时候书店空空荡荡,没有正妹,只有好书,全价买了这本作为纪念,本希望这是本很不错的书,让我多一个自豪的理由,结果是本这,sigh,正妹何在,烟水茫茫
这本书的文学性和批判性可以说相得益彰,我很喜欢他一个个新颖和颇具美感的比喻,有些地方也耿直到忍俊不禁。 这本书有个神奇的地方,就是我在读的时候,大脑忍不住要和他对线,比方说他把新闻和艺术类比或者和宗教类比的时候,或者他认为所谓“客观”会带来乏味的时候。新闻不会取代文学也不能代替宗教,但是因为它充斥了我们的生活,所以也最容易成为怪罪的对象。书中描述当然新媒体带给我们的那种纵览天下却不堪了了的感觉,说网络暴力像是不用直面牺牲者的高空投掷的炸弹,这些说法我觉得很精准。
随便翻了下
全书所旨其实只有一句话:新闻如何更加人性化。部分观点较为有趣,但失于浅显,也较为泛化,总体上来说可读性不高。但英国人写的新闻批判,读来不免让人有些痛苦——你们居然已经能做到这样了?你们怎么走得这么远?你们已经开始考虑这些了吗?在他人的自省中居然窥得的是艳羡和窘迫。中国新闻啊......
新闻到底应不应该有立场?
倒不是所有的议题都要抛给新闻这个词,把其替换成“媒介”,那么本书的内容就很清晰通畅了。毕竟作者开头写了这是他乌托邦畅想,所以会有局限性。不过很有意思的并不在于媒介传递了什么,而是我们该如何去看待。 带着自己的思考与一切信息打交道。毕竟即使是权威媒体的内容,也是有意做出的选择,阅读也好,短视频也罢,诸如此类都有着个人主观情绪,不盲从不纠结,包括作者写的这本书也一样,需要的是受众有着自己的判断,不做乌合之众,虽然如何笃定自信也是个值得的思考的事情。 “现代白痴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过去只有天才知晓的事务,但即便如此,也改变不了其白痴的本质——而人类在过去的时代从来无需烦恼这种令人沮丧的组合。在福楼拜看来,新闻武装了愚蠢,并让傻瓜变得充满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