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物的追问的封面

物的追问

[德] 马丁·海德格尔

出版时间

2015-12-01

ISBN

9787532771127

评分

★★★★★
书籍介绍
《物的追问》的作者是德国当代知名哲学家、二十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马丁·海德格尔,在现当代哲学史上,他以其对以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和先验理论的推进著称,《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就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被哲学界称为“康德第二书”的《物的追问》是他的一部重要作品,虽篇幅不大,却集中体现了其后期的重要思想。比如其中的附录《恩斯特·卡西尔和马丁·海德格尔之间的达沃斯对话》一文,反映的就是当代西方哲学史上一场著名的思想之争,深刻影响着一批后世的知名哲学家。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二十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现象学的重要代表。
目录
前言
A 追问物的不同方式
1.哲学和科学的追问
2.物这个词的多义性
3.与科学和技术不同的追问物性的另一种方式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上帝被归为物。人与物之间的距离是什么?
💡
这本也许是读海德格尔以来最好读的一本了,不过本来也没读过海德格尔任意一全本,以前也只看了点片段
人被理解为那种总已经越向了物的东西,以至于这种跳越只有通过与物照面的方式才得以可能,而物恰恰通过它们回送到我们本身或我们外部的方式而保持着自身。
康德第二书,1935-1936年冬季讲座的文本,全集41卷(接40卷《形而上学导论》),当时标题是“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 近代形而上学的全部事实情况都以如下方式安排:对于形而上学的这种形态来说,有两个环节是本质性的:1.作为ens creatum(被造物)的存在者的基督教概念;2.数学的基本特点。那第一个环节涉及到这种形而上学的内容,第二个环节涉及其形式。 “物是什么”的问题就是“人是谁”的问题……它意味着:人被理解为那种总已经越向了物的东西,以至于这种跳越只有通过与物照面的方式才得以可能,而物恰恰通过它们回送到我们本身或我们外部的方式而保持着自身。在康德追问物的过程中展开了介于物和人之间的一个维度,它越向物并返回到人。 同期《艺术作品的本源》或为另一部《物的追问》,不再从物回到人。
不是切入康德哲学的最佳路径。比较好的地方是论述一般数学的部分,以及对先验感性论之地位的充分强调。对判断概念和原理体系的论说了无新意,其中对模态原理的论述基本不可信。
重新阅读,海德格尔对康德批判的深刻解读,从一般意义的关于物的追问——空间与时间的规定与物作为载体,到逻各斯和陈述中的物,进而从真理、物和陈述的本质结构之间的关联性,进而再到近现代的数学筹划的本质,通过这种不断的追问一步步直达康德对纯粹理性和批判的深刻解读,厉害啊。
海德格尔教授讲康德三批,读起来容易多了,当然,是相比较其他的存在与时间而言;对康德消解理性与经验的矛盾有很深的理解 ,当然也是以“物”的视角
2020/11/04-2021/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