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门的封面

[日] 夏目漱石

出版时间

2017-03-01

ISBN

9787532773749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是夏目漱石反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创作了一个感伤的世界。 也就是说,除了给他们提供日常必需用品,他俩几乎体会不到社会的存在。对他俩说来,绝不可少的东西倒是相依为命地生活着,而在相依为命这一点上,他俩还是遂心如意的。他俩是怀着身居深山的心境,寄居在大城市里的。 夫妇俩的生活无从得到向外伸展的余地,才向内愈扎愈深,深度增加了,广度也就失去了。六年来,他俩不求同世人轻易进行交涉,却把这六年时间全部花在体察夫妇之间的胸臆上了。两人的命脉已在不知不党中互相渗透。在人们看来,他们两个人还是两个人,但在他们自己看来,则不啻是道义上不可分割的单一有机体。把两人的精神连合起来的神经系统,包括神经末梢,已经浑然成为—体。 夏目漱石,日本一代文学巨匠,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小说、俳句、文论、汉诗和随笔。在文学领域,他开创了“私小说”的先河,树立了日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日本曾将他的头像印在千元纸币上,以示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我是猫》《路边草》《心》《虞美人草》《哥儿》《三四郎》等。
目录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这才是丧呢,译成了汉字在白纸黑字间都能感觉得到,我也有气无力,有时气若游丝般的移动视线,翻着书页,到一个章节结尾处都要缓缓,喘口气、闭目休整一下。比太宰治《人间失格》更丧啊。那个活着至少有个盼头:随时赴死。这个就在寡淡、静寂中活着,都丧失了目标。永恒比死要折磨人啊。笔力太厉害了。看了此书的自杀率相信比《人间失格》更高。李长声说现在日本青年基本不读夏目漱石这些大文豪的作品,太宰治可能还有些市场,大家都读漫画。我倒是觉得夏目漱石作品在一百年后的中国很受我的欢迎,里面有满洲,有中国的诗、地名、因为早在1894日本就开始觊觎中国,并据东北和台湾为殖民地,他作品中会提及那时候闯荡这些地方的日本人。
生活呀
第二遍。适合在秋末冬初的日子里阅读。氛围极佳。 “相依为命成为他们的信仰”“他们的生活寂寞而平稳,而在这种寂寞的平稳中,又自有一种甜美的悲哀味”。时间是愈合一切创伤的良药,又或者就是在逃避,随时都可能轻易崩溃。 他们最不缺少寂寞,被磨损殆尽的棱角。这世间,哪容得下这般生活?向往吗?然而日子还是要继续过下去。 浅显幼稚的想法,想起自己。眼瞅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忙碌的他人与提不起劲的我,懈怠实在是。我因为我的想法施加于此肉体太多的负担。“未来”就会到来,我必须做出选择。
更多是对生活的白描,尤其是传递了非常好的时光流逝感。开篇描写慵懒以及如何度过作为逃避现实苦累的闲暇。描写无法立刻堕入禅定,而不断纠缠于现实问题、理智思考和努力想要修行的无法安定的来来回回穿梭,不禁令我怀着似曾相识之感哑然失笑。男主人那慢吞吞、拖拖延的个性,也让我感到熟悉又宽慰——不止我会如此“误事”啊,但反正都会有结果的。到最后,我也没有明白他俩的婚姻为何是禁忌的。但是,能拥有那种融合的城市中竹林的生活,似乎也是我向往的。只不过,如果用原文的被水排斥的油来比喻的话,我担心还有一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等在后面。让我如此贴合于这个作品和心安的,恐怕还是那无法阻挡、缓慢悠长的生活本身。如果是一条河流,那么,有时徜徉、有时溺水。但逐渐地,我仿佛可以以更舒服的泳姿存在于其中了。更好地,学会了漂流。
相依为命的悲哀味弥散到最后,只余下回甘。"他是一个本想大刀阔斧地割绝生活葛藤、却迂陋不堪地陷入山中迷津的愚氓。" 宗助这参禅的悔愧倒是捏碎了颓废上学的我。
四五星之间。好似湖水微澜,平静而隐隐不安,平凡人的心理困境。
儒家伦理的康庄大道容不下他,禅宗顿悟的世界又被一扇大门阻隔。作为人的困境是普遍的,宗助的拖延和逃避可以说太亲切了。但漱石的人物从没想过用死去解决那些不幸,或许他理解的人就是在反复出现的不安中不断寻找的样子。我想,与他人的羁绊很多时候来源于共同经历的不幸。会感到痛苦和自责,还是因为善良。
没记错的话还是不到16岁的时候读的,可能因为隔的有点远忘记了。搬家的缘故纸书留在了原来的房子。有时间再翻出来读一遍好了。
阿米透过映照在拉门玻璃上的明媚的日影望出去,眉开眼笑地说道:“哦,谢天谢地,春天总算来临了。”
关上了,绕过去,又堵住了, 那怎么办呢?自然是身上的枷锁去除得还不够多,搞了些条条框框的伦理道德在自己身上,活得累不累啊。 谁也不是谁的所属品,你无需为他人的命运负责。 阿米啊,跟一个男人谈恋爱多亏啊,我的建议是全都要。 嗨,虽说自诩观念开放,但我毕竟还是这个旧伦理道德下长大的产物,唉到我身上可能还是会产生负罪感吧。 不对,忘了我还有伪善冷血的人设了,出轨乱伦贵乱算个der啊,都是爱情哪里来的高低贵贱。还是全都要吧,别人怎么看与我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