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通往威根码头之路的封面

通往威根码头之路

[英]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

出版时间

2017-06-01

ISBN

9787532774173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工业化的浪潮中,我们往往忽略了那些在底层挣扎的人们。乔治·奥威尔的《通往威根码头之路》将带我们走进这个被遗忘的世界,让我们看到那些在黑暗中努力生活的人们,以及他们不屈的精神和对公正的渴望。
作者简介
乔治·奥威尔(1903—1950),英国著名人道主义作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其代表作《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广受赞誉,历久弥新,被誉为“一代英国人的冷峻良心”。奥威尔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批判精神,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推荐理由
《通往威根码头之路》通过深入剖析英国工业化进程中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揭示了社会不公和阶级矛盾。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矿工、失业者、贫民窟居民等群体的生活困境,以及他们面对社会现实时的无奈与抗争。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深刻的社会纪实作品,也是对工业化时代人性的深刻反思。
适合哪些人读
对英国工业化时期社会状况感兴趣的读者
关注社会不公和阶级矛盾的读者
对社会纪实作品和文学爱好者
希望了解工人阶级生活现状和抗争历史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第一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我和奥威尔最大的差距在于写作主体的自信程度。
纪实文学报告➕政治杂文。所写内容失去时效,但其中介绍英国底层人民状态的文字,特别是对煤矿工人细致入微的观察记录,以及对当时房屋情况和失业问题(涉及民生与尊严)的调查,对英国社会主义运动情况的总结等等,都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思想高度,今天读仍有意义。
和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一前一后读的,两个人的文字都透着一股要溢出来的不容打断的真诚,一种是过了半辈子好日子的人的真诚,一种是没过过几天好日子的人的真诚。
前半部仍是投身社会底层的纪实文学报告,后半部是批判英国中产呼吁社会主义的政治杂文,好看程度并没有因为时效性而减弱,文字里充满着奥威尔式的真诚和纯朴,他将自己对自由与公正的真挚向往诉诸笔端并付诸行动,这种入世的行为并未削弱他的文学性,而是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鲜活的样本。
我最喜欢看奥威尔写的这种纪实类作品了,特别是前半段体验煤矿工那块,文字简练直接,让人很切实的能体会到煤矿工人的真实生活状况,还有就是后半段一如既完的作为一个社会主义者,生动展现穷人们及广大工人的生活境况,并积极为他们谋取福利的决心
走入社会最底层的纪实,考察煤矿工人阶级这个特殊群体就是揭露资本背后的残酷和原罪,奥威尔朴实扎实的叙述和评议在好好探讨平等和正义的可能性、普通人怎样达成生活的目的、社会理论的局限性和适应性等等。
“或者说,那不像一堵石墙,而像是水族馆的玻璃幕墙,你可以假装看不见,但你绝对无法穿过这层隔阂。”
以北方城镇布鲁克夫妇经营的一家廉价寄宿旅馆为开始,生动地描写了英国底层人物的生活百态。描述了英国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以入木三分的笔触描写了矿工们工作的辛劳和危险。威尔考察了工业区房屋紧缺的问题。《通往威根码头之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文学价值和思想高度。促使奥威尔总结了社会主义在英国遇到的几个困难。社会阶层的偏见,知识份子的虚伪态度,中产阶级碰壁就妥协,群众对半吊子社会主义者的厌恶。将机器视为终旨,本质公正和自由却被遗忘。几代社会主义者所努力追求的自由与公正,让每个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并获得自己应得的报酬的理想国度仍未能真正到来。
@2022-05-05 22:16:07
奥威尔的观察冷峻而犀利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