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幽玄·物哀·寂的封面

幽玄·物哀·寂

[日] 大西克礼

出版时间

2017-07-01

ISBN

9787532774296

评分

★★★★★
书籍介绍
大西克礼是日本现代美学史上有重要贡献的、具有自己独特而系统的美学理论体系的美学家,是日本现代美学由明治、大正时期向昭和前期以及由昭和前期向昭和后期即战后的过渡和转型过程的重要中介。 《幽玄·物哀·寂》对日本传统美学的三大关键词 “幽玄”、“物哀”、“寂” 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剖析和阐释,以其体系性的建构、文化语义学的方法、细致的理论分析、独到的阐发与见解,而在日本传统文论与美学的研究中卓荦超伦,堪称日本乃至东方美学的经典著作。本书将大西克礼的美学研究“三部曲” 《“幽玄”论》《“物哀”论》 《“寂”论》合为一卷。 《幽玄·物哀·寂》对于中国读者深入理解日本民族的美学观念与审美趣味,对于有效把握日本文学艺术的民族特性乃至日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对于比较诗学与比较文学的研究,都极有参考价值。 大西克礼(1888-1959),毕业于东京大学美学专业,1930年后长期在东京大学担任美学教职,1950年退休后仍埋头于美学的翻译与研究,译作有康德的《判断力批判》等,著有《〈判断力批判〉的研究》(1932)、《现象学派的美学》(1938)、《幽玄与哀》(1940)、《风雅论——“寂”的研究》(1941)、《〈万叶集〉的自然感情》(1944)、《美意识论史》(1950)、去世后出版《美学》(上、下两卷,1960-1961)、《浪漫主义美学与艺术论》(1969)等,是日本学院派美学的确立者和代表人物。
目录
日本美学基础概念的提炼与阐发
【幽玄论】
一 作为艺术的歌道,作为美学思想的歌学
二 作为价值概念与样式概念的“幽玄”
三 中世歌学中的“幽玄”概念的展开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窝外行人不懂美学,更不懂日本美学。虽然译笔隔着,却一下子将从前那些看的文学与漫画的情绪全部勾了起来。诡谲凄迷的梦魇,山中独行的僧侣,廊下沉睡的少年,贤惠柔婉的公主,以及永远飘散在结尾的落樱,实在是美极了,美极了。
物哀的心绪近似于近代的忧郁,虽然不伴随道德上的烦闷,也没有深刻的苦恼所产生的逆反,可依旧有知性上的缺陷。在知性文化比审美文化迟钝得多的平安朝,妇女们不是通过哲学的思考或对生活的反省,而是将漠然的哀愁投影到自然现象中,体验到美的虚幻,进而看到了人生的无常。
非常严谨的学术类美学作品。从美学角度就日本三大审美范畴的产生、嬗变、形式内涵、一般和特殊意味展开抽丝剥茧的分析;同时注重与其在语言学、语义学、艺术、哲学、心理学层面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严格区分。怎一个美字了得!
美——物哀,崇高——幽玄,幽默——寂 幽玄(歌道能乐):直觉被遮蔽、微暗朦胧、寂静、心深有心和深远感、充实相与崇高、神秘性超自然性宇宙感情、非合理不可言说的性质和余情、自然感大于艺术感、深&幽暗性 物哀(物语和歌等):哀怜的狭义心理学、感动的一般心理学、加入静观的知物知事之心、宇宙感世界苦、哀完整审美范畴(加上优美等);悲哀&美想起亚氏悲剧净化说、客观普遍和悲剧结局超出个人意志的虚无类似古希腊悲剧的命运逻各斯、美的脆弱和崩落性&樱花 寂(茶道俳谐):寂寥(空间的收缩;弱小审美价值、滑稽美学;可笑&洒脱;虚实 反讽的观念论 实与主观均为虚空 自我的自由性 居于虚行于实)、宿&老&古(时间的积淀;老年艺术 主观性把自我视为绝对的形式;把握变化流行的生命背后的寂然不易)、然带(美的自我破坏与重建)
个人觉得翻译是个问题。
前几章是挺好的,后面就是转换语言不停说一样的概念
相关著作读过好几本,可能因为年代早所以感觉没啥特别需要注意的新观点,看得比较快。
对理解日本美学有很大帮助
日式美学,深究致郁。大西克礼的分析可以用时再精读。
日本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