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走出非洲的封面

走出非洲

[丹] 伊萨克·迪内森(Isak Dinesen)

出版时间

2019-08-01

ISBN

9787532780082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是丹麦著名女作家伊萨克·迪内森(1885—1962,本名凯伦·布里克森)的散文体自传性小说,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作品之一;连同根据原著改编的同名奥斯卡奖影片一起,在世界各国读者和观影者群中影响深远。 作品以1914至1931年间,作者在肯尼亚恩贡山麓——这片毫不肥沃,也绝不富饶,却仿佛是为大自然所净化的辽阔大地——经营咖啡农场这段经历为背景,匠心独运地将众多的人、景、物融于一炉,既有忠实而富文学性的观察与描摹,也始终贯穿着对自身、对人性的思考,同时真实再现了欧洲移民在非洲这一特殊环境中的生活面貌。 伊萨克·迪内森(1885—1962),本名凯伦·布里克森,丹麦著名女作家,婚后随有着贵族头衔的丈夫去往当时的英属肯尼亚开办咖啡种植农场,后经营失败,于1931年回国,开始写作。一度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其叙事艺术深得海明威赞赏,海明威认为本书是他读过的最优秀的关于非洲的书,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曾说,伊萨克・迪内森也完全有资格得奖。而约翰·厄普代克则称她为“20世纪最别致如画、艳丽似火的文学人物之一”。
目录
第一辑 卡曼特与露露
1 恩贡农庄
2 土著男孩
3 移民家的原始人
4 羚羊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非洲三毛
Been there. Done that.
2019年已读047:跟同名电影不同,小说(亦或回忆录)并未过多渲染作者的感情史,书中除了一位飞行师丹尼斯(译者称之为灵魂伴侣),反倒是仆人法拉赫的存在感极强。作者是一个野性与温柔并存的女子,非洲大陆强烈的画面感和涌动的生命力感染了她,逐猎的雄心和驰骋天空的快意驱策着她,女性的细腻视角又给小说覆上了一层淡淡的柔情,使得我们合上书,仍对非洲大陆的生灵恋念不已。
和前面看过的绕日飞行无缝衔接,跟着作者的视野看了一遍作者眼下的非洲。上个月拆开的这本书,和呵朋友吃饭的时候问我最近在看什么书,我说准备看走出非洲,看看一战前后的非洲,朋友说没啥好看的,我亲自去看过~我顿时觉得天聊死了!
(听)所谓语句优美,与非洲应有的感觉却大相径庭,粗犷、壮美、人类的起源、大草原,硬是被描写成一个打扮花哨、扭捏做态的少女。以一个自命善良、带去文明、拯救土著的殖民者角度,描写殖民过程中的非洲,完全是分裂的三观。小伙子因为骑了一下马就被活活打死,厨子被官员太太威逼折磨,老酋长死后被迫用基督教葬礼等等,作者都是圣母的悲悯却没啥作为。对待自然界的生命,往往是从打死鬣蜥失去美丽悟出了真理,回头就要去猎豹猎狮;前面刚刚寄予被捕获的火烈鸟真挚的同情,转眼就为了漂亮的皮毛开枪打死了薮猫!这书听完唯一的收获,就是萌生种一棵咖啡树的念头。
★★★★★ 海明威说的对,她真的应该拿诺贝尔奖的。书里的迪内森已经很迷人了,《女性作家评论》里的迪内森比书里的迪内森还要迷人。
非洲不只有野性,还有温情细腻啊
精彩的文字,为那些风景动物土著人留下了生动的记录
看《巴黎评论女作家访谈》被安利的第一本书,如果你也喜欢撒哈拉,那就太棒了,就算当成睡前听物也不错。
似乎记录非洲的文字或影片都惊人的相似——不论是同名电影、《夜航西飞》、还是三毛——枯黄色的大地,挺拔的合欢树,淡定的动物,奇妙的土著人,以及,在贫瘠中无与伦比的乐趣与安宁。 这样来说,那应该不是巧合,而是非洲本就如此。在作者笔下,万物有灵且美,不论是羚羊猎鹿犬大象长颈鹿鬣蜥与牛,还是索马里人基库尤人马赛人与印度人,抑或池塘山谷草原与雨,都一样重要与珍贵。 当读到,她把逝去灵魂伴侣墓地旁停留的狮子与特拉法加广场上勋爵的石狮子进行对比,不禁在心中啊了一声,然后眼睛泛红。用什么与非洲的事物比,都仿佛不在同一个维度空间。 “你不给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