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无可慰藉(双语版)的封面

无可慰藉(双语版)

[英] 石黑一雄

出版时间

2019-04-01

ISBN

9787532780778

评分

★★★★★
书籍介绍

《无可慰藉》是石黑一雄篇幅最长的一部小说,一部极尽绵密细腻、令人难以自拔的心理小说奇作。本书秉承石黒一雄的一贯风格,外表清淡,内心强大。小说描写一位钢琴演奏家在一座谜样的城市里所经历的谜样的几天。他忽而是旁观者,忽而又被卷入其中,所见之人无不一往情深却又执迷不悟;所遇之事无不怪异荒诞,充满变数。在这座人心为怪诞的艺术价值观所左右的城市里,在努力寻找梦境出口,为这一切寻求解释的过程中,他渐渐意识到自己正面临人生最为严酷的一场演奏。

双语版《无可慰藉》附上作品原文,可以令读者同时欣赏到石黑一雄精妙优美的英文原文,得到双重美的享受。

石黑一雄,日裔英国小说家,1954年生于日本长崎,与奈保尔、拉什迪并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石黑一雄的作品并不多,但几乎每部作品都获得重要的文学奖项:《远山淡影》获温尼弗雷德•霍尔比纪念奖,《浮世画家》获惠特布莱德年度最佳小说奖,《长日将尽》获布克奖,《无可慰藉》获切尔特纳姆文学艺术奖,《浮世画家》《我辈孤雏》和《莫失莫忘》均入围布克奖决选名单;1995年英女王授予石黑一雄文学领域的大英帝国勋章,1998年获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2017年因“以其巨大的情感力量,发掘了隐藏在我们与世界的虚幻联系之下的深渊”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用户评论
2023年第4本书,看完唏嘘!书中描写的小镇,不正是当今社会的缩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充满了冷漠、目的和虚伪。在当今社会尤其是疫情当下,我们的心灵都带着各自的伤口,被困在形形色色的障碍中,疾病、封控、核酸、失业、倒闭……我们常常无法与人沟通,迷茫如何面对不确定性,深感不安,无可慰藉。
看完
大概是看的石黑一雄最后一本,也是最长的一本,也是看的最云里雾里的一本。很多仿佛有关联的地方,却不能完全想透,且仿佛是远山淡影的深度版?斯蒂芬就是瑞德吧?那个音乐厅前的高墙就是柏林墙吗?岳父不认识女婿,儿子不认识爸爸?一切都是梦境吗?一切都是最好的开始或预期,却都是最差的现实和结局,所有的高大上描述都那么不堪。没看懂是真的。
读了整整半年才读完,只读英文版阅读总时长20多个小时,真的好难读,有点再不想读石黑一雄的书了,基本都是废话太多、节奏过慢,这本感觉比前几本更严重。整个故事像在做梦,读得有点云里雾里,情节荒诞,但最后也还是让人有点反思,自己多多少少也有点像这个主人公一样,自以为是,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做事没规划,分不清哪些人哪些事更重要,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反倒只会怪别人,太多事想当然等等。。。
石黑一雄的文字依然简约有力、琅琅上口,但是这一部与前三部小说给读者的感觉截然不同。前三部都是在回忆中自责自欺,情节合理,引发读者的共情;这一部情节怪诞,有些转折和细节莫名其妙,人物动机难以捉摸,对话冗长。我的看法是,Stephan、Brodsky和Christoff其实是Ryder的青年、中年和老年时期,全书可能是Ryder的梦境:二、三和四卷的开头都是Ryder从睡眠中醒来,Stephan与父母的关系、Brodsky与Miss Collins的关系以及Christoff对当地居民的鄙夷都可以在Ryder身上找到对应之处。临近结尾,白天和夜晚的界限模糊不清,现实与梦境重叠,过去与未来交融。
确实是一个无可慰藉的故事,结束的很温暖。
没看完,不喜欢,看得焦虑。钢琴家进入小城巡演,怎么就能折腾出这么多事情来,有种甘道夫进了霍比屯的感觉,啥都能找上来。石黑一雄第一部没看下去的小说,说实话真的看出阴影了。当然,和最近浮躁的心态也有关,因为我知道这是一部实验小说。
只喜欢第一章和偶尔部分
反复。
飘飞的情节设置令人咋舌,絮叨的对话令人头大。一开始的几章带出了困惑乃至悬疑的味道,但到最后依然是个困苦的,没有终结的结尾。 看到中途逐渐咂摸出味儿… 近似梦境的时空扭曲错位,以及如同梦境般的全知视角(纪念碑拍摄之前的,和帮童年玩伴找场子时的被无视),和所有人都相似的困境:自认为相处还行实则无法沟通的伴侣(中年经理和老年指挥)、永远不被父母关注的孩子(鲍里斯、史蒂芬、瑞德的自述)、疲于应对每一个相遇者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