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冷泉港的封面

冷泉港

[美] 理查德·耶茨

出版时间

2019-08-01

ISBN

9787532781126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渴望找到一种生活方式,既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又能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冷泉港》这本书正是以家庭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普通人如何在生活的波澜中寻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感人故事。
作者简介
理查德·耶茨(1926—1992)是二十世纪中叶美国主流生活的忠实记录者,被誉为“焦虑时代的伟大作家”。他与契诃夫、菲茨杰拉德、约翰·契弗齐名。处女作《革命之路》一炮而红,并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短篇小说集《十一种孤独》被誉为“纽约的《都柏林人》”。耶茨的作品受到《纽约时报书评》、《君子》、《华盛顿邮报》等媒体赞誉,并有四本小说入选“每月一书俱乐部”。他的作品影响了雷蒙德·卡佛等作家,被誉为“作家中的作家”。
推荐理由
《冷泉港》是一部描绘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生活的小说,通过讲述埃文·谢泼德一家从叛逆少年到成熟青年的成长历程,展现了爱情、家庭、友情和社会变迁等多重主题。书中不仅深入探讨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还细腻地描绘了美国社会的变迁,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生活画卷。
适合哪些人读
对家庭生活、人物成长、美国社会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渴望了解普通人的生活,寻找人生意义的读者
希望从他人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的人。
书籍脑图
用户评论
“无法逃离的重蹈覆辙”,大概可概括耶茨笔下所有人的生活。他所写的从来都是性格的悲剧,且以家庭遗传和循环的方式被预见,因此格外令人感到生存赖以虚伪及挣扎无意义。 这部比较特别的是,视角随时间流动不断切换,但又并非复调叙事,而是以戏剧写法在写小说,且是群戏。没有绝对的主角,聚光灯接近均匀地打在不同人的身上,从前期对每个人掠影但缓慢地交代,到后期越来越将场景集中在同一天,乃至同一时刻,从而形成快速聚焦和转换,节奏越来越快,人物性格在一次次转场中越来越鲜明,有一点变奏曲的意思。(这恰恰说明耶茨在最后并没有放弃技巧,反而试图打破一般的叙事桎梏而想有新的尝试。相较以往的小说,这部虽然不长,但有在尽可能纳进更多平庸、失落、孤独但毕竟还在生活着的人们。)
《冷泉港》 烂漫的青春时期很短,应该谈一场纯粹的恋爱,更应该多多体验、学习、成长,但不要急着在三观和实力没有塑成一定规模的情况下做出婚育决定。不懂得生活的人不应该匆忙建立家庭生活,那不是对爱负责,反而是对爱人的不负责任。
还是在失眠的夜里看完了。不是那种大起大落一波三折靠戏剧性情节取胜的小说,平淡得如同白开水,但胜就胜在这里。它太接近真实的庸常生活了,面向匆促、失败、谬误、质疑和悔恨,面向希望的落空和无意义的人生。我想,小说里面的角色也会像现实中的大多数人一样,经常默默地问自己,为什么还是活成了自己不喜欢的样子。这样讲,因为太过于贴近生活的真相,而显得格外残忍。
如果用一句话来介绍《冷泉港》,它其实描述的是一个你如何踌躇满志,又如何在自家的沙发上蹉跎一生的故事。
倒膜一样的小说
耶茨故事里的人们总是无法逃离苦闷,在庸常生活里一遍遍重蹈覆辙,期待人生下一个转折点,等到的永远是落空和失意。
“希望的背阴面,不是绝望,而是无法逃离的重蹈覆辙。”
婚姻圍城,高飽和的人物對話。如果要改編成電影,洪尚秀是導演的第一人選。 @2020-04-19 07:33:15
我曾以为自己不再沉迷耶茨笔下的“小情小爱”,但本书强有力地证明我就是被他这套吃得死死的。写美式婚姻的沉重、粘滞,耶茨的书永远能排在我的榜首。《冷泉港》像是用显微镜追踪以谢泼德一家为核心的人,那些说不上坏的真实的人,他们继承父母的房屋、容貌,乃至性格和处世之道。站在如今回顾自然认为那是个急剧变化的年代,但耶茨放大了变革时期,让读者看到这些人是怎么主动或被动地将父母辈的故事修订重演。如果说《父母爱情》是中国人的完美传统家庭理想,《冷泉港》就是这理想的背面——不是噩梦,是真实,是一地鸡毛,是逐渐磨损的唱片跳针。
这世上有意义的事情少之又少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