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庸人自扰的封面

庸人自扰

[美] 理查德·耶茨

出版时间

2019-08-31

ISBN

9787532781379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现实的重锤击碎天真的梦想

志大才疏的梦想家的无尽坠落

-

小说的主人公约翰•怀尔德——货真价实的空想家,年过35岁的他是乡下一个无聊透顶却小有成就的推销员,家有娇妻,还有一个10岁的儿子,平淡却也温馨。然而,生活总是阴差阳错:他的家人不再视其为家门的荣光,因为他弃绝和背 叛了婚姻,曾经的小家轰然崩塌,他无处可去,最终酗酒成瘾。不堪重负的怀尔德离了家,辞了职,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好莱坞,相信他的梦想终能在此成为现实。似乎厄运一直不肯放过这个曾经犯错的罪人,情人抛弃了他,制片人无情地拒绝了他,种种不幸加深了他对酒精的依赖,将他拽入愈发深不见底的地狱。

-

二十世纪最具洞察力的作家。

——《泰晤士报》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美国小说家之一。

——《周日电讯》

糟糕的伴侣,苦涩的婚姻,被侵蚀的年轻的梦想……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如同利刃一般穿透了我们。

—— 《新政治家》

耶茨是一位诚实得近乎残忍的作者。他绝不会让任何读者幸免于难。

—— 《卫报》

-

写作的人,比身体活得久一些;耶茨朝自己内心的荒芜处走,走得越深却好像触碰到更多的人。他写庸常生活中的绝望,写得太透了,凭这个就差不多可以不朽。”

——阿乙

耶茨被埋没,是因为阅读耶茨,像是把牙齿生生挫磨到牙龈的过程,不打麻药,揪心地疼痛。

——卡洛琳•西

理查德•耶茨(Richard Yates,1926—1992)是“焦虑时代的伟大作家”。作为二十世纪中叶的美国主流生活的忠实记录者,批评家们将他与契诃夫、菲茨杰拉德、约翰•契弗相提并论。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革命之路》甫一推出即获成功,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1962年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十一种孤独》出版,更被誉为“纽约的《都柏林人》”。耶茨的作品曾获《纽约时报书评》、《君子》、《华盛顿邮报》等媒体的好评,有四本小说入选“每月一书俱乐部”。此外他还有一大批作家拥趸,其中不乏著名作家,如库尔特•冯内古特、安德烈•杜波依斯,他的作品也影响了许多作家,如雷蒙德•卡佛,他被誉为“作家中的作家”。

用户评论
我对美帝中产悲剧感兴趣,浪漫,失落和神经。
他想探讨一下这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身上的污点的奇怪的强迫症——自己的弱点、丑陋和“风趣”交织在一起的那种混乱——但他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他酒喝得越多,脑子里的这个想法也就越混乱,最后完全被一种不理智的、病态的嫉妒感所取代了。
算是耶茨作品中最欢乐的开篇了……
《庸人自扰》让我意识到理查德•耶茨属于出道即是巅峰的作家。首部出版作品《革命之路》一炮而红,饱受赞誉。可惜耶茨后续创作的每一部作品都有《革命之路》的影子,却再也没有一本能达到《革命之路》之前的高度了。这本《庸人自扰》同样如此。本书跟耶茨之前的其它作品一样,主题依旧是失败的人生,破裂的婚姻,精神的绝望,但《庸人自扰》可能是最具自传色彩的一本了。在主角怀尔德身上,读者明显能看到耶茨本人的影子。酗酒,婚姻破裂,闯荡好莱坞,精神崩溃,这些经历都是与耶茨本人重合的。书中结尾对“离开这里?”的茫然,可能也是耶茨当时对创作,对婚姻,对生活迷茫的真实写照吧。
读的时候正好看了《小丑》,两者竟意外地相似。幻觉,精神病院,庸常泥沼中的挣扎。虽然一个是中产阶级,一个是底层阶级,但人类的悲剧是共通的:你永远都成为不了自己想成为的人。
不要迷信,有些小说就是很难看。
读的过程好像在堆沙 屏息着垒砌 试图控制自己不让自己毁了一切 但崩溃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反反复复跌入绝望的深渊
让读者痛苦,这就是耶茨的特别之处,也许又有点太特别了。
不如耶茨其他书,整体读下来沉闷但不细腻。
第四本耶茨,共鸣感少一些。心里还有梦想的可怜的平庸之人,哪怕大胆追梦也改变不了你我究竟是谁的基本事实。成功的人大概率不会是你,接受了/放弃了还能平淡幸福地生活,如詹妮丝或你我;不接受则精神崩溃,如约翰怀尔德。 读完第二天,我突然反应过来,耶茨在说一个这样的故事。你心里以为你的一生不止于此,只是被耽误才没有实现你的梦想。而事实是,哪怕你放弃一些东西去干了,结果只是发现你的能力原本就不足以使你成功。你就这么回事儿,但你还一度不信。剑指中产阶级,有资本去折腾,但一折腾中产泡沫就破掉。书名disturbing the peace,结果就只是打破了平静而已。是我刚读完的时候没想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