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肮脏的三十年代的封面

肮脏的三十年代

[美]蒂莫西·伊根(Timothy Egan)

出版时间

2020-04-30

ISBN

9787532783601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本书通过幸存人口的声音和历史图片,再现了一段即将被亲历者带进坟墓的1930年代的记忆。一战期间及之后狂飙突进的美国西部大开发,推行了错误的宅地政策,再加上战时需求推高了小麦价格,刺激人们不计后果地翻耕大平原,剥光了那里千百年来固定土壤、抵御风蚀的植被。最终,前所未见的沙尘暴席卷美国西部,还波及了芝加哥甚至纽约。与此同时,美国陷入大萧条,经济不振,过度种植带来的高产粮食无人问津。

作者通过十几个家庭及其所在社区和地区的兴衰,揭开了尘封往事,展现了肮脏的三十年代的悲惨景象:沙尘暴让人们如同生活在漫漫黑夜中,土地荒芜,庄稼歉收,亲人死于尘肺疾病……10年间,承载着未来的宅地变成了黄沙覆盖的墓地。

书中有艰难时刻美国人的勇气与悲哀,有与大自然抗争的坚韧与顽强,有政客的无耻与欺诈,而归根结底是人类对于环境的无知所招致的毁灭性噩运。

蒂莫西· 伊根,毕业于华盛顿大学,曾在《泰晤士报》担任全国新闻记者,游历西方,因参与系列报道《美国的种族生活》而与一组记者分享了2001年的普利策新闻奖。目前,他为《纽约时报》撰写在线评论专栏,著有多部非虚构作品。2006年因《肮脏的三十年代:沙尘暴中的美国人》一书荣获当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作品奖。

目录
前言 劫后余生
第一部分· 承诺: 大开垦,1901—1930
第一章 流浪者
第二章 无人之地
第三章 创造达尔哈特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Timothy Ferriss不仅仅对沙尘暴的生动描述向读者再现末日景象,读来实在是觉得触目惊心,既压抑又痛苦,甚至越往后越觉得呼吸困难。而在捕捉人类所遭受的痛苦这一方面,作者也是绝对的出色,从冷静克制的笔触中一丧到底。除了贯穿始终的几个家庭及成员的一生外,也有穿插着被提及的大时代下的一个个小角色,他们都是由被草原驱赶的印第安人、逃避战乱的德国移民和被当做“二等公民”的黑人组成的,从流浪到安家置业、从发家致富到一无所有,而灾难中的个体包括无辜的小动物们,没有任何一人能够幸免,没有一人。
最初以为只是对于一次异常自然灾害下悲剧的记录,看完心中感觉很堵,同当下有太多即视感。 作者用一个个大时代下的小角色诉说了被从草原驱赶的印第安人、逃避战乱的德&俄移民和被当作“二等公民”的黑人在种族政策和社会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所遭遇的不公待遇、努力生产却陷入“穷忙”的自由主义市场之殇以及“付出就会成功”的“美国梦”和化草原为耕田这个“悲剧源头”的契合…… Timothy Egan用克制笔调掀起了至少两点对于过往美国历史乃至现在的普适性反思:自以为已经能改造世界,诚然是一种工业革命后对理性的盲目信奉和追求;灾害之下,那些死亡数字的背后是真实鲜活的人和一个个悲剧。
1929的美国,我只记得大萧条,也知道那次大萧条引发了全是世界的萧条,诞生了希特勒,最后以大家一起打的战争结尾……… 这本书通过一个又一个小人物的故事告诉我,当时美国还因为大开垦造成了严重的沙尘暴。而甚至还认为正是这个过度种植造成的后面大萧条。使得美国十年间都掩埋在黄沙之间,而那时候的人也似乎被掩埋住了,在历史长河中灰飞烟灭……
书中的艾萨克·奥斯汀一生经历了1918年的大流感、美国历史上最严峻的大萧条以及将世界变得四分五裂的大战。他说没什么能与1930年代的那场黑色沙尘暴相提并论,那个时候,就连生命中最简单的事——呼吸,都成了威胁。时至今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依然是矛盾重重,但是人类还能经受得起大自然的反戈一击吗?
日常赞美译文纪实!略有了解的领域能看到独特的角度和深入的分析,完全没有接触过的选材也能感同身受不用担心背景知识不够。是什么神仙系列QAQ
写的结构很散空洞,翻译问题?且与中国人比这不算灾难,自公元前300年至清朝灭亡的1911年,中国官方文献中共出现过旱灾1392次,水灾1621次,平均每年出现灾荒1.4次。
美式流水账比沙尘还要散乱
一次渐入佳境的阅读体验,“沙尘碗地带“好似一位耄耋老人将自己的漫长一生向远方来客娓娓道来。平淡如水的语调也许会让很大一部分读者昏昏欲睡,因为这个故事里确实缺少戏剧冲突和英雄人物,有的只是被爵士时代缺乏远见的政府政策和自身强烈贪婪所蒙蔽的普通美国韭菜们的地狱般生活。肆虐“肮脏三十年代”的特大沙尘暴的直接成因是“安家者们”不及后果疯狂在草原上开垦新地,破坏了几千年来形成的原生植被。
20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和粮食产量增大而价格下滑危机相辅相成,人们一边挨饿一边粮食堆积腐烂,而这也为后来的土地环境问题埋下了无人可预见的巨大危机,彼时,还没有人知道接下来会发什么……整个三十年代仿佛一个巨大的创伤,带给所有人类,对自然也是一样。恢复是否存在呢?人总是在重蹈覆辙自取灭亡……
这本书讲述了《愤怒的葡萄》另一半的故事——留守在中部州的农民,在经济大萧条和干旱、沙尘暴的背景下,苦苦挣扎。美国1862年的《宅地法》和1909年的《扩大宅地法》颁布,鼓励人民在仅剩无几未开发的西部进行大开发。印第安人世世代代在这片草地上游牧,但是宅地法的颁布和盎格鲁猎人将印第安人驱逐了出去,一战时期粮食价格大涨,政府鼓励来到这里的农民在这片不适合耕种的旱地种小麦,草皮被清除,随着一战结束、小麦价格下跌,越来越多的草原变成了耕地。没有了草皮固定土壤,加上三十年代连年的干旱和持续的狂风,终于造成了二十世纪美国最严重、持续时间最久的环境灾难-沙尘碗事件,人和动物因沙尘而死亡,很多人得了尘肺病。政府做了一些补救措施,比如回购农民的土地,颁布《土壤保护法》修复土地,但这片土地从未完全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