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修女的封面

修女

[法] 德尼·狄德罗(Denis Diderot)

出版时间

2021-06-01

ISBN

9787532784103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是“狄德罗作品集”第三卷,以书信体小说的形式,讲述女孩苏珊因家庭偏见被迫成为修女、辗转几家修道院的生活,展现她所遭受的不公平境遇,这不是一部简单的反教会、反教权的小说,它所反对的,是道德偏见,是非人性,是陈旧固化的社会秩序……多层次的内涵让这部小说成为一部复杂耐读的作品,以动人心魄的语调写就,被誉为“一部最激烈和最勇敢的书”,也狄德罗创作生涯中阶段性的代表作。 德尼·狄德罗(Denis Diderots,1713—1784),法国启蒙思想家、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因其对后世的影响,又被誉为当代欧洲小说的奠基人。著述颇丰,其中《拉摩的侄儿》被恩格斯誉为“辩证法的杰作”,《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被米兰·昆德拉誉为“十八世纪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
目录
译本序
修女
原版序言
用户评论
主要想看看浪漫主义文学的浪漫主义?
第一次读狄德罗,惊为天人!读这本书之前,看到很多人都在谈论书中露骨到令人脸红心跳的描写,当真正读到这些段落时,我却满脑子都是《感谢上帝》那部电影。第一人称视角的叙事方式,让人身临其境般的“经历”了作为不体面的私生女,即使再天资聪慧也终将被忽视和排挤的痛苦童年,直到被亲生母亲当作一段想要尽快扔掉的耻辱过往而送进修道院(而这才只是书的开头部分),于是地狱之门大开。
“从这以后,我就成了那种所谓的精神错乱的人。” 出乎意料,狄德罗数十年前的文字留至今日品读也不失一丝力量。明明本书讲述的是一位修女挣扎于身份与命运挟制的故事,可她内心某处寂寞孤苦,不可为人所道的思索竟不禁触动到了我,引人共情。当他人,亦或是社会本身,强赋其准则予每位个体之上时,我们是否又同圣苏珊般有着质疑体质,力寻自由的勇气呢?许多事,我曾经一次又一次地想方设法迫使自己去做,想让自己在这些事情上累得精疲力竭,但是我却无法办到。那苦命修女所难以捉摸的“天意”又何尝不是高墙内叵测人心之投射呢?被孤立、被利用、被忽视——这就是隐修的结果,一如生出荆棘的荒原,步步难行。由此来看,周身伫立的高墙不尽然独是修道院,而受其囚困至封的也绝不仅有苏珊一人。 — “是谁强迫您的?” — “所有的人。”
喜欢
癫狂的神经质的对于监禁之于身体异化的描写,难怪狄德罗自己都写到癫狂
难以下咽
这不行,性描写少得可怜,苏珊油盐不进(虽然遭受了迫害),狄德罗就应该在中间笔锋一转直接奔向女同小说,名垂青史超越萨德,哼,以后连编辑推荐也不信了。
身体异化 然后精神异化
因为想让朋友回到巴黎而假扮修女写求救信,结果把这个亦真亦假的玩笑话写成了小说。修道院推而广之为整个社会,神父教士换作伟大的治理家们,修女所打官司便是这个故事的结局。如果让一个要求解除入院誓愿的修女胜诉,那就会有成群结队的人拥来,试图打开监狱的大门。于是他们处心积虑想要挫败我们的勇气,使我们感到没有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只好逆来顺受,安于现状。
三星半。一气呵成,回忆录加小说。狄德罗投入太多自我意识,完全让人物臣服于他,所以读的时候会感到漏洞百出,甚至有些不合人物逻辑。除了原版序里提到的时间错误,还有苏珊从第二家修道院开始让人无法忍受的自恋。也是目前唯一一部我在读的时候就感到作家和人物掩盖不住的幻想性。小说延伸出的社会意义或引发人们的其他思考,褒奖是毋庸置疑的,但一眼识破人物本身在说谎,导致读的过程没有耐心甚至如坐针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