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血殇的封面

血殇

[美] 理查德 ·普雷斯顿

出版时间

2020-04-30

ISBN

9787532784172

评分

★★★★★

标签

社会

书籍介绍
在全球化时代,重大疫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显著。正如《血殇》所展示的,埃博拉病毒的爆发不仅是一场医学上的挑战,更是一场社会心理的考验。这本书通过真实的故事,让我们近距离感受了这场危机的残酷与复杂,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勇气与团结。
作者简介
理查德·普雷斯顿是一位美国非虚构作家,《纽约客》撰稿人。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英文博士学位,师从约翰·麦克菲。他擅长以非虚构手法处理科学题材,1984年出版的《第一道光》获科学写作奖。1994年的《血疫》描述埃博拉病毒,畅销61周,使他获防疫斗士奖,成为唯一非医师获奖者。
推荐理由
《血殇》通过四个部分,详细描绘了人类在面临埃博拉病毒等重大疫情时的挣扎与抗争。书中不仅展现了科学家、医护人员、政府官员以及患者家庭在危机中的勇敢、智慧与牺牲,还深入探讨了病毒传播的机制、疾病防控的策略以及社会心理层面的影响。这本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更让我们深刻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面对未知威胁时的应对之道。
适合哪些人读
对医学、公共卫生、社会学感兴趣的读者
关注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希望了解疫情背后的故事和启示的读者
希望提升自身应急处理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读者。
书籍脑图
用户评论
在新冠疫情全球累计病例近五百万之际,尾声部分结束不免欷歔,作者对于四级病毒公共事件的担忧甚是点睛,比血疫写的好,虽说人物和情节跳跃的稍乱,但确实是大致梳理出了埃博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病毒在大规模感染扩散途中的自适应变异委实恐怖,以扎伊尔埃博拉的马科纳毒株来说,传染能力强了四倍,如果大规模传染扩散使得出现更优的变异体,就只有遵循“远古法则”抛舍亲情以及社会一定程度的倒退来遏制。作者在叙述埃博拉的过程中很强调亲情、关怀和责任,人与人之间深深的羁绊会使得自然的卸下一切,不理智不冷静的亲近,“远古法则”其实是失败,还是很叹气最后的传染链,事实如此,无法避免。让人动容的是卢泊尔医生在有防备的对高度疑似埃博拉感染者接生后,本能的对没有呼吸的婴儿进行人工呼吸,那一瞬间堪称神圣!伟大的医护工作者。
看这本书有种小时候关了灯,感觉黑暗中有人盯着你的恐怖感。 然而,本书实际上阅读体验并不好,作者为了营造悬疑气氛,场景的切换太过频繁;人物繁多且关系复杂,看到后面反正我是分不清谁是谁,也理不清美国军方、无国界医生组织、医院到底有什么矛盾,十分影响阅读。本书出版于2019年,借助新冠的热点,关注度很高。内容上维持了1994年的《血疫》的水准,但没有深挖出更多的东西,唯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远古法则”的概念。另外,翻译也略显生硬,有点失望。
在接触这两本之前,我始终觉得流行病离我太过遥远。前两年读《血疫》,相比纪实文学,我更多是当做一本悬疑小说去读,看着里面逼真至身理不适的场景描述,我一面感到刺激,一面感叹:“哦,原来地球上还真有这种事。”看着其中各大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以一种向死而生的心态去对抗埃博拉,我更多的只是苍白的感慨。直到今年,新冠疫情的爆发,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之时,又碰巧前几天读到了朋友拿来的《血殇》,类似的情感以一种不同的方式迸发,人们面对的状态从消极到积极,医护人员以一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坚守在最后一道防线上,依凭着他们顽强的信念在一线与病毒肉搏。这不是一场注定赢或输的战争,而是一场全人类共同的历练,它教会我们要始终谨慎、坦率、团结的走在一起,这一点,在此时此刻,显得尤为重要。
一想到汗医生本来很有可能得救😡😡
甚至比上一本更有力
流行病的兴起与结束总是带有一定的血与泪 牺牲与奉献 但书之后预测的空气传播四级病毒在今天这个时候总让人想起新冠带给我们的震撼 这是一场战争 病毒靠着人类最美的情感忠诚与爱的传播 但我们即使知道基因序列也很难快速做出反应
现在这场能见度为零的飞行终点又在哪里呢?
真的蛮受不了这个翻译……
结合这两年新冠横行的情况,世界确实没有还没做好应对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准备。也不知道新冠是生物危害几级,杀伤力应该是没有埃博拉强,但现在死于新冠的人数远远超出了想象。希望无论是新冠还是埃博拉,人类都能战胜!虽然但是,即使真的发生埃博拉肆虐的情况,我感觉我国的应对应该也是第一的。(当然希望不要发生)
闷热的东图&“我刚刚宣判了自己的死刑”的痛彻心扉的绝望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