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小于一的封面

小于一

[美] 约瑟夫·布罗茨基

出版时间

2020-12-01

ISBN

9787532785179

评分

★★★★★
书籍介绍
《小于一》是约瑟夫·布罗茨基的首部散文集,以长文为主,夹以若干短文,仅十八篇文章,篇篇精彩,再加上其文体和“书体”的独特,遂形成一本完美之书。这是一个伟大诗人的精神自传,也是一部私人回忆录。布罗茨基以创造性的诠释与解读,完成了他对阿赫玛托娃、奥登等人的致敬,对个人价值的有力捍卫,还有对独裁者罪行的揭露和控诉。这样的控诉使用的不是公共语言和措辞,而是站在“一个诗人对一个帝国”的高度。而这个高度,又源自他的一个信念:语言高于一切,甚至是时间崇拜的对象,诗歌则是语言的至高形式。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是一位跨越了英语与俄语世界的文学奇才。生于1940年的列宁格勒,布罗茨基的前半生在母国苏联度过,他的大部分诗歌成就也是用俄语完成的;1972年,永别故土、定居美国的布罗茨基从零开始学习英语,进而一举成为英语世界卓越的散文大师之一。诚如他在一次采访中所给出的自我认知:“我是一名犹太人;一名俄语诗人;一名英语散文家。”1986年,布罗茨基荣获美国国家书评奖,198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91年获选“美国桂冠诗人”。其代表作品有诗集《诗选》《词类》《致乌拉尼亚》,散文集《小于一》《悲伤与理智》,散文《水印》等。
目录
小于一
哀泣的缪斯
钟摆之歌
一座改名城市的指南
在但丁的阴影下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意识的真正历史,开始于人们的第一个谎言。”黄灿然翻译的布考斯基《小于一》真是精彩绝伦,隔着宏伟的巴别塔都能感受到语言的密度,为数不多的阅读经验让我深感翻译的又一重魅力,例如黄灿然老师于诗歌,范晔老师于西语,傅惟慈老师于英语。我想语言的边界就是感受力的边界,而人的感受是无边无界的。在我看来这甚至不是“一个诗人对帝国”的高度,更是一个诗人对世界的高度。是语言的标尺。
微信读书有。
他重视诗歌的声音,推崇奥登、茨维塔耶娃。他提出对抗恶的方法,一种是扩大到荒唐的顺从,一种是无法复制的个人性。
洗版
差点感激得痛哭流涕,我何德何能竟然可以读到这种集子!恨不得把「小于一」和「论独裁」抄个十遍全文背诵印成传单洒遍中国,然后剩下的部分每年重读。诗歌,散文,翻译,几个诗人,游记,这是读过最喜欢的文学评论。还有「一个半」,那些心碎的厚重眷恋,那些语气克制的残酷事实,天啊,我会让这本书再陪我十年。
很多段读不懂,不知道是翻译的原因还是体裁的原因,还是单纯就是我太笨了
翻译太差了
I sit in one of the dives On Fifty-second Street Uncertain and afraid As the clever hopes expire Of a low dishonest decade: Waves of anger and fear Circulate over the bright And darkened lands of the earth, Obsessing our private lives; The unmentionable odour of death Offends the September night. 布罗茨基尤其重视——每个词语的语义、重音、押韵与停顿。并深爱着由其共同组建的语言的最高形式——诗歌。
好长,手机读得断断续续总觉得读了很久。 很有意思的一本,诗作分析的那几章让我觉得读诗最贴近真实的还是得读原版,除了对英文诗的分析能够让我了解到更深层次奥义,其他语言特别是茨维塔耶娃写给里尔克的《新年寄信》让我觉得很精彩但语言的隔离无法更深触碰到本质,很遗憾,想学习更多的语言读最原始的东西(x 作者提到“时间崇拜语言”很有意思,因为语言是时间的仓库,除了自然的生老病死,文学性的记录在于语言在时间中的痕迹,语言庄重但可以被篡改,正如作者用英文写作目的在于表达不能、无法、禁止用俄语表达的东西,“词语的命运在于它被使用的频率”,如果我们自己都放弃了表达,那我们也丢失用语言记录时间的权力,即历史的可信价值。(微信读书)
很艰难的读完之后下单了英文版,翻译真的糟糕。但也能被那种痛苦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