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安娜·卡列尼娜(上下册)的封面

安娜·卡列尼娜(上下册)

[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

出版时间

2021-06-01

ISBN

9787532785469

评分

★★★★★
书籍介绍
★托尔斯泰长篇小说代表作 ★来自生活的小说 ★名家名译全新译本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代表作,由两条看似泾渭分明,其实内在联系紧密的线索展开。其中一条线索围绕安娜的感情展开,讲述了安娜与符朗斯基从相识、热恋到毁灭的过程,以及这一事件在周边社会关系网中激起的一个个漩涡;另一条线索则主要聚焦于另一位主人公列文,讲述了他的生活、故事,以及他在宗教意义上展开的个人思考。 故事涵盖了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以及广袤的俄国乡村,作者通过安娜追求爱情失败最后选择卧轨自杀的悲剧和借列文的视角所展现俄国农村面临的种种问题,还原了一个完整而逼真的俄国社会全貌。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一直尝试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早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并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后来多次去往欧洲考察学习社会改革经验。再几次文学创作尝试后开始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创作除了长篇史诗巨著《战争与和平》,随后又创作了反映俄国社会生活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一举震惊欧洲成为世界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的第三座高峰。晚年创作了《复活》同样是经典作品中的典范。托尔斯泰是公认的俄国文学的泰斗,世界文学史中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至今被人们传阅并不断从中汲取新的思想养分。
目录
人物表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买时一定要看清楚,这是新版,和旧版封面一样,勒戈译本,非常差。
看到把安娜说成什么最具反抗精神的女主角我就觉得厌恶。安娜当然是可怜的,当时的社会环境造成了她悲惨的一生。她也反抗了,但是又没有完全反抗,正因为她自己也始终被当时根深蒂固的封建贵族思想束缚和折磨着才一直在纠结徘徊,没有完成反抗到底,那种神经质的进退维谷反而让人厌恶。如果说这就是当时最具反抗精神的女性,那真是太可悲愣了,恐怕是对真正追求自由的女性的不尊重。所以托尔斯泰绝对不是让人们去学习所谓安娜的反抗精神,而是通过她的可怜和可悲,让人去思考真正的自由解放该是什么样子。
列文的浪漫和安娜一样失真,我却一直对后者提不起兴趣。印象中她就像浮华盛会中的一颗珍珠,光艳足以使沉湎之人忘却泥土的芬芳,但总有个置身事外的单薄男子,那样无趣游离,却始终如此。
我读时真觉得卡列宁还算个正派人。即使他确实庸俗,但渥伦斯基的风流不也是另一种庸俗?其中的性别视角是必要的,男人可以投身于事业、公共服务,但女人只有爱情一根救命稻草,这一点决定了安娜的悲剧。除此之外就是单偶制本身的弊病了,坦白说看完全书令我对婚姻感到恐惧...列文简直做作而且别扭,作为自恨而刻意去亲近民众的知识分子,他未尝不是以另一种方式在重复民粹派的失败。不喜欢托尔斯泰的宗教布道,反智不说,感染力上也不如陀思妥耶夫斯基。
读的过程中,感到无数自己心灵不被看见的角落和褶皱因为被照亮而获得自由。那些可怜的人们,他们的爱、恨、嫉妒、痛苦、尴尬、疑惑、欢乐,他都看见了,并且用富含深切关注和音乐性的叙述赋予它们尊严。读之前没想到这么丰富,已经迫不及待要读下一本托尔斯泰了。他能带给我的太多太多
高中时读过的是删减版,安娜卧轨那段印象深刻,那支蜡烛,那用它来照亮黑暗中阅读书籍的蜡烛,摇曳了一下,永远的熄灭了。
一遍遍看Anna,只是因为很喜欢列文。没有想到,很多年后,会想要成为这样的人,会想要与这样的人为伴。
太好了,在现实主义的序列里几乎是无与伦比的,并非“完美”但足够震撼。
看到下卷有种看不下去的感觉。
为什么能写得简单却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