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梦瘾的封面

梦瘾

[美]山姆·昆诺斯

出版时间

2021-11-01

ISBN

9787532786367

评分

★★★★★
书籍介绍

医生开的处方,怎么会跟海洛因和死人扯上关系呢?

接受了最好的戒毒治疗怎么还戒不掉呢?

止痛药依赖怎么会让海洛因趁机进入主流社会?

橄榄球运动怎么成了通往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大门?

这一次,瘾君子几乎都是白人!

死于药物过量的人多过死于车祸的人!

服用止痛药在现代社会是家常便饭。对于非致瘾性止痛药的研究,美国药物依赖问题委员会1928年一成立便视为己任。然而,有医生认为“患者很少成瘾”,此言1980年代初经权威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令医药界兴奋不已。

1996年,普渡制药推出新型止痛药奥施康定。公司开展大规模营销,不仅大做广告,还招募大量销售人员对医生采取盯人战术,送礼、支付度假费用,还出资赞助医学研讨会。而1999年疼痛被医疗认证机构定为第五大生命体征,以及官方报告称疼痛没有得到充分治疗,更是推波助澜。于是,处方开具无度,造成患者的药物依赖。

奥施康定效果神奇且有不同剂型,价格却过高,一些成瘾者便利用医保以及各州的法律差异获取药物,以贩养服,或者干脆改用毒品。

同期,怀着发财梦的墨西哥年轻人带着廉价且后劲大的黑焦油海洛因源源不断地涌入,他们以加州等地的拉美人社区为基地,以白人富人为目标,建立起隐蔽而强大的零售网,使得买毒品可以像点外卖一样方便。

就这样,毒品经由止痛药开辟的途径进入美国主流社会,这一次,瘾君子几乎都是白人。2000年、2006年,美国缉毒署两次开展行动打击黑焦油海洛因,但死于药物过量的人数仍然居高不下,甚至超过了车祸的死亡人数。

本书作者山姆•昆诺斯曾是《洛杉矶时报》墨西哥缉毒战报道组的记者,他从“蓝领之城”朴茨茅斯追踪到墨西哥小镇,采访了年轻毒贩、制药业人士、缉毒署特工、痛失子女的父母以及沉迷药物的中产阶级年轻人,以令人心碎的故事揭示了止痛药及毒品对于当代美国社会及其核心价值观的腐蚀。

目录
本书中大事件时间表/001
前言 俄亥俄州朴茨茅斯/001
导言/001第一部分1
1. 恩里克/003
2. 吉克医生的信/005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从阿片类药物滥用,到黑焦油海洛因,就是一个漏斗模型,毒贩获客的方式和商业没啥区别
很好的非虚构,为了钱,铪利其科男孩发挥比较优势,组织合适的贩毒形式,普渡费尽心思多卖药,医生不顾职业道德挣钱,墨西哥,美国底层贩毒贩药,齿轮转动后,白人中层的孩子成了受害者,也正是因为他们普渡被制裁,对吸毒的观念被扭转,看过此书后,理解了扫地出门里的情节,也理解懂王为什么老说墨移民是毒贩,
疼痛是生命的一部分,而通常也是可以忍受的。
全本书是各种短篇纪实作品,缺乏我个人比较期待的分析和理论
早前我在银行,不断看到反药物的宣传广告,甚是惊讶,原来这些安眠药止痛药这么大危害……… 这本书恰恰是讲这个的……从鸦片开始,顺着时间线,仔仔细细,再加上用故事的包裹,甚是好读。 西医从抗生素发现开始,一直走向一条新路。而止痛药则是这条路上的歧途,甚至美国还有疼痛协会,并且要求医生将疼痛作为人的生命体征…… 人活着真难,到处都是坑啊[捂脸]
读的第一本纪实文学,开篇有些不太喜欢,各种角色纷纷登场,切入视角不停变换,信息量有点大,但是慢慢的你会发现,看似无关的角色,最后都能交织在一起。感谢作者让我们了解到那个看似荒诞,却又必然发生的年代,形形色色的人物被时代浪潮所裹挟,浮浮沉沉,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其实整个《梦瘾》都犹如被撕裂成碎片的现实社会的残影,背后所反映的问题也值得更多人去关注和反思,当“一时之乐”逐渐成瘾,“一世之梦”建筑于罪恶的基土之上,梦之地也会如泡沫般破灭、腐蚀,只剩下铁锈斑斑的残败。 难道这一切,还不够让人们意识到警钟长鸣吗?
看完dopesick发现这本书,立马开始看了,结果越看越疑惑,感觉被副标题欺骗了,阿片的相关内容很少,反而更应该称之为“美国黑焦油海洛因泛滥的真相”,阿片的滥用引起了毒瘾的泛滥,最终攻陷了一个个衰退中的城市和社区。然后全书里面能有的结论也不多,更多的是来自各个城市、社区、家庭的纪实描写,所以FDA审核的漏洞、医疗广告的滥用、监管部门和制药公司的勾结、诊所为了节省时间对诊断的忽视……这些都只是顺带一提。如果真的想了解奥施康定的读者可能会对内容失望,因为还没电视剧本身深刻。
非常震撼的科普文。看完后长久地沉默。疼痛科和成瘾科什么时候才能坐下来好好互相了解相互交流呢?阿片类药物害人不浅,但谁又能坚定的说最初推广开方的医生没有怀着一颗为病人止痛的心呢?任何进步都伴随着代价,推动秩序建设的最核心力量是尝到切肤之痛。最后的最后,临终关怀的时刻使用阿片类药物是真的人道主义。
阿片类药物的泛滥,当处方药not available之时,转而寻求海洛因等毒品的帮助。这是人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