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凶年(全2册)的封面

凶年(全2册)

[美]大卫·西蒙(David Simon)

出版时间

2021-03-31

ISBN

9787532786619

评分

★★★★★

标签

社会

书籍介绍

凶杀是这里的日常,街头是他们的战场

多线叙事、全景描写,真实记录凶案组警探们的完整一年

经典美剧《火线》原著 爱伦•坡最佳真实罪案奖

他们直面死亡冷酷无情,对待尸体一视同仁。

他们插科打诨脏话连篇,率真诚实嫉恶如仇。

他们被街头百姓白眼嫌弃,遭警局高层出卖牺牲。

他们与疑犯斗法、跟证人周旋、同律师角力,

他们是践行正义的巴尔的摩警探,

是一群不够坚定但足够可爱的理想主义者。

巴尔的摩是全美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平均每三天就有两个人死于非命。这让该城警局重案组成为了政治、新闻、腐败和善恶的漩涡中心。大卫•西蒙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被允许无限制跟踪报道巴尔的摩警局重案组的新闻记者。他用纪实手法,根据自己1988年以实习警察身份深入警局一整年的调查报道写就《凶年》一书,对于美国的社会犯罪现象以及警察的执法行为做了真实披露。作品一经推出即广受好评,后被改编成美剧《火线》《凶案组:街头生活》等,并被誉为美剧黄金时代的代表作。

用户评论
这里没有“神探”,这里没有“英雄”,这里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但有一群不够坚定却足够可爱的警探,他们维护着巴尔的摩的正义。大卫·西蒙说,“爱它,就要爱它的一切。如果我们对那些问题无能为力,那么至少,我们还可以用智慧和真诚来抗击它们。”
没有铺垫,故事又比较零碎,一开始也并不知道这是个非虚构作品,看的有点痛苦。作为一部纪实文学,它足够真实,足够事无巨细,也把每个出场的警探们都写得令人印象深刻。但作者的描写实在是太碎太乱了。发生在巴尔的摩的故事足够精彩,巴尔的摩警局的这些人的故事足够撑得起这50多万字的作品,但大卫•西蒙的写作着实有点拉跨了。
这既是戛然而止也是未完待续。现实比虚构更用力,也因此更打动人。
大卫·西蒙在1988年作为实习警探跟随巴尔的摩凶案组深入案发现场+法医办公室等地,巨细靡遗描写每天真实发生在巴尔的摩的大小案件。拉托尼亚·瓦伦斯一案始终未破串起了全书也串起了这一整年。在巴尔的摩这片被上帝遗忘的土地上,平均两三天就有两起案件。炎热夏日致使高温无厘头凶杀案多发。凶案组的警探们各施奇招寻找案件线索、动机、目击证人和嫌疑人。每位警督警司警探极具个人魅力:威严有震慑力、记忆力超群、循循善诱、种族肤色(融入当地)、执着与痴迷等。他们一边用生存哲学隔开生与死之间细细的界线(防止感情用事),一边为受害者找出真凶与确凿证据沉冤得雪。本书记录着凶案组全体警员一年查案破案的苦辣酸甜,替他们发声,为他们正名。西蒙痴迷于见证。他用记录见证巴尔的摩的黑暗与魔幻,也见证凶案组不屈不挠地坚持公平与正义。
翻译烂得一批,60%像机译
看了三分之一
在积食失眠的凌晨看完了这本神作,后记甚至超越了原著后半段的精彩,作者随凶案组的一年观察让人敬佩与羡慕,非虚构的较真与诗意的风格让阅读极为享受(就是人名太多了)任何投入这样精力去写作的作品都值得被阅读和敬佩。
“你应该写我们是怎样的,我们怎么骂彼此,我们生气时候是怎样的,我们开起玩笑来又是怎样的,还有办公室里发生的那些操蛋事。”
人间的罪恶时刻在发生,只要有人在的地方,总会有那么黑暗的间隙之处,但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实现正义?怎么实现正义是要比有没有实现正义更要紧的问题,文中有个印象深刻的案子就是,逮捕犯人的警察被杀了而凶手仅仅只是二级谋杀,花点钱就能被保释出去,这是正义么?很难讲,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实现正义,在此基础上,是由于人所产生的罪恶。最后逼逼,本书有点流水账式写作,还是喜欢日本那种单件案子去探案破案的手法,这本更多的是展现人间百态。(丑国真的像人间屠宰场一样😂永不停歇的犯罪)
第一次看一本大部头的纪实书。一开始是对巴尔的摩这个犯罪率极高的城市感兴趣,很想了解这个极具有神秘气质的城市,同时也对当地的警方运作、维持城市平衡而好奇满满。全本分为上下两部,并且多线同步进行叙述,展现了警方们真实的案件追踪和破解。同时也深入了解到这些可爱的警察们平时的喜好、默契和日常。人物关系描写非常真实,事件叙述也完全真实,让读者可以身临其境的在当地警察局呆上一年。案件的发生围绕多种思考:种族分歧、家庭矛盾、毒品危害,甚至是没有理由的犯罪。看这些警察如何与嫌疑人斗争、与同事斗阵、与现场斗争、与时间斗争,有轻松破案的,也有未解之谜。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也会犯错、也会后悔、也会牺牲。最终结局不尽如人意,但这就是最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