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安乐死现场的封面

安乐死现场

[日]宫下洋一

出版时间

2021-06-01

ISBN

9787532786633

评分

★★★★★

标签

社会学

书籍介绍

什么才是幸福的死法?

历时两年,辗转六国,

一场颠覆生死观的采访之旅。

获讲谈社非虚构文学奖

——————————

有难以忍受的病痛、没有治愈的希望、

能够明确地表达意愿、没有患者期望的治疗手段。

这是实施安乐死的四个基本条件。

但痛苦该如何测量?

治疗到何种地步才算是没有了希望?

瑞士、荷 兰、比利时、美国、西班牙、日本,

从西方到东方,在允许或不允许安乐死的国度,

聆听医生、患者及其家属支持或反对的声音,

思考终将到来的“最后的日子”。

——————————

这不是自杀,是癌症结束了我的生命。为了从痛苦中挣脱出来,我选择了稍微提早一点死亡。

——在YouTube上宣布选择安乐死的年轻女子

决定自己的生死,被认为是属于人权范围内的吧。我倒是奇怪,为什么在其他国家,个人不能决定人生的结局?

——4年协助150人“启程”的家庭医生

现在医学进步,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艾滋病不再是必死的绝症。请想一想当时认为必死无疑而选择了死亡的人们。

——赋予患者生存希望的放疗科医生

何为安乐死?对于人类来说,什么才是幸福的死法呢?……我不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读者。我想把做最终判断的权利交给读者。

——摘自本书作者结语

目录
第1章 安乐死的瞬间[瑞士]
请告诉我您的职业/美好的离别/有日本患者吗?
带着丈夫的情书面对死亡
死亡的四个条件/最后一天
拜访EXIT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想到父亲决定放弃抢救奶奶那天晚上,哭着跟我说是他杀死了自己母亲。奶奶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让我走。
在看此书前,我以为能了解欧米人对生命的敬畏感悟。看完了,就案例本身,「尊严死」与其说是对个体生命权的尊重,不如说是西方堕落社会对底层人民是一种洗脑。案例中,不是「赋闲在家,没有收入」(此前也曾是物理学博士,并干了多年工程师)(108页),就是有12个孩子的重组家庭的妻子(147页)。而实施者绝大部分都是护士出身,甚至有「一周工作4天,每月370欧元」外加「150欧元」的超市保洁员(163页)。作者借科尔曼代之口提出了「4W」的说法(148页,美国),称寻求「尊严死」的人的特征是白鬼、富裕、焦虑、高学历。可案例中,似乎只有文努在离世的时候还「有200万欧元的存款」(194页),而此人也「与孩子们关系不好」。我读到的只是欧米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马斯克、特朗普这些阶层人的案例。
这本书的优点是展现了安乐死合法化的几个国家的状况与差异,甚至呈现安乐死现场还是震撼的。难得的是,回到日本社会进行对比思考,为什么日本社会安乐死进程缓慢。从而也暴露出了洋一本身思维的简化与逻辑思路的不清晰。因此居然得出日本社会的文化价值观不需要安乐死,他是有多大的误解,说什么与家人一起找到走向生命终途的方式太可笑了。《看护杀人》《无缘社会》里血淋淋的事实与现场感一巴掌就能把他扇醒。必须承认安乐死制度的构建相当复杂,但是没有什么文化背景的人民是不需要的,讲点人道吧。
不能选择生,但愿能选择死。
【2021/06/10】2021年阅读之Day161。其实我做好了大哭的准备,可没想到作者虽然不完全认可,也用了很克制、客观的方式去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于是我也用较为冷静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最后发现心情除了遗憾也别无其它——我选择安乐死,是因为我太热爱曾经的生命——都给我哭!
希望有一天,生命权真的可以交还给个人
不论是主动安乐死,或者协助死亡,或者尊严死,都是给人选择的权利,可以选择生,也应该可以选择死。 作者采访不同纬度的人,用东方人的视角去理解西方的生死选择权,非常乐观的记录。 我试着用我的视角去想这件事。 如果我是病人,我希望我有这个权利,但我喜欢巴塞尔lifecircle医生的做法,动一下开关,几十秒结束。我可以知道我哪一天离开,我可以从容的准备后事,和朋友亲人告别,处理好财产事宜,不用浑身插满管子或者回家捱着等死。 如果我是家人,真的很难接受。我的家人一定是在意识清醒的时候做这个决定,那我总是存着ta还可以活下去的指望,尤其是我爱的人,即便ta没有意识了,我也不希望ta和我阴阳两隔。可能这就是东方人的家族观念深的缘故吧。
不管做出什么选择,最终我们都将殊途同归!尊重他人的选择,无论是自然死亡,还是安乐死,这是他人的选择,或许他们真的挣扎过了,但还是无法忍受了,我们不做过多的评判他人,家人会很难受,但是一切都是一个过程,不是吗?
终有一死者乃是人
读到百分七十突然意识到作者在给我喂屎,大感恶心,采访并写出了大部分患者的看法,她们说出了“是的,我的人生非常棒!我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人生。我曾经想过,如果生活不能随愿了,那个时候就是我人生的节点了。”这样的话,而作者一直在强调为了家庭,他们还可以忍着痛苦再多活一会的话,太残忍,为了你这类人的想法他们已经忍受太多痛苦,还要再为他们身上套上枷锁,是怎么能够一直强调这类观点面不改色,太恶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