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纳博科夫诗集的封面

纳博科夫诗集

[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出版时间

2022-12-01

ISBN

9787532789412

评分

★★★★★
书籍介绍
像乔伊斯一样,纳博科夫首先是位诗人。他对写诗的痴迷开始于十五岁的夏天,接下来的十年里,他写下几千首诗。第一部小说《玛丽》于一九二六年发表,纳博科夫跻身伟大的现代主义者之列,他彻底革新了小说,令其蕴满诗性。与此同时,他依然在写诗,虽然数量不如早期,但其趣味与个性足以弥补这一缺憾。这些诗与他的小说有同样的思想、主题,相得益彰。 《纳博科夫诗集》收录了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近百首诗作,跨越了他五十九年的诗歌创作生涯,包括纳博科夫现存最早的作品《音乐》,容量堪比短篇小说的长诗《大学诗章》,以及由其子德米特里翻译的首次面世的新译。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 一八九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一九一九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一九四〇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韦尔斯利、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五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并引发争议。 一九六一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一九七七年七月二日在蒙特勒病逝。
目录
导言
德米特里·纳博科夫所译诗
音乐
革命
彼得在荷兰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创伤很鲜明:始终想找回俄罗斯冷杉阵毛茸茸的黑色,还有白桦枝叶和钴蓝天空拼成的七巧板。
太棒啦!
纳博科夫的诗歌在情感的单向度、趣味和观念上的极端保守,对现代性的排斥近乎偏执;对俄语韵语的极致追求,对译者,对俄语以外的读者也极不友好。早期诗歌太多,它们也许只对纳博科夫的研究有佐证意义,文学意义大概寥寥无几。
《大学诗章》是我比较触动的一首长诗,是属于纳博科夫的追忆似水年华
偶有几首佳作,其他都不怎么样,也许是翻译了两道的缘故
诶,想不到是这样的,失望(因为一次偶然读到纳博科夫的一首诗,很喜欢,以为其他也会这样喜欢。曾想,就算不喜欢也不至于读不下去吧,但这次读得糊里糊涂,索然无味。期待太高了。555) 能读到流亡的恐惧和痛楚。 “有些夜里我一躺下 我的床就漂进俄罗斯, 随即被带入峡谷, 带入峡谷处死。” 还有孤独与慰藉。 “一只飞蛾信赖地, 轻柔地拂过我的前额。 山冈变得沉郁哀愁:夜灯隐映 忽闪着慰藉。” 字数限制,就只摘一喜欢的节选吧。 “幽暗、潮湿的小径 蜿蜒而上,越高, 越清晰——那自儿时起 就珍爱的北方原野的信物。 我们是否将这样攀登 天堂的山冈,在逝去的时节, 遇见生命中所有爱过 提升过我们的一切?” 新词:琤瑽 chēngcōng象声词,为金属撞击发出的声音。
收到友人寄来的新年礼物。 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就是小说写得越超前且诗意盎然的作家,写起诗来路径和思想反倒更加保守(乔伊斯和普鲁斯特正是很突出的例子,海明威也是)。纳博科夫相对前面两位大师,明显更有意愿和精力投入到诗歌写作中去,现代性的意识与技法也有一定渗入,但总体而言不脱于“保守阵营”,对于技艺略显过分的追求和打磨削减了本应该成就诗的张力与生命力。纳博科夫有好诗也有金句,只是没有用诗歌的形式达到现代及后现代诗歌的高水准,反倒是他一部pale fire(微暗之火)对诗性的表达高于其全部纯诗歌作品的写作。 PS:写小说与诗歌质量之均衡很少有人如雷蒙德·卡佛一般,但卡佛本身也吃了本身写作生活化气质较浓的“便宜”,反过来想想也是,乔伊斯都把小说的诗性写成那样了,诗歌要到那种程度某种意义上并不可能
有点共鸣
纳博科夫写诗很土和我们金波特有什么关系?天啊真的好土,只有那么几首是还不错的(如一次文宴和冰箱醒来,有种熟悉的风味),竟然可以出诗集!我竟然还买了!何等的粉丝情结!还闭上眼睛听诗呢,明明你自己就听不到啊!(真的很土不是粉丝建议别买是粉丝的话可能英本好点。)
我们总是能从书中找到灵魂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