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无知的封面

无知

米兰·昆德拉

出版时间

2022-04-30

ISBN

9787532789870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 现代人都是异乡人,这是一部每个离家远行者的自传

* 时间里的异乡人:回不去的不仅是故乡,还有逝去的时间

* 在未来,在艺术,在任何一个领域,我们都将永远是异乡人

随书附赠定制版米兰·昆德拉主题贴纸

打造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个性昆德拉文集

《无知》是被法国读书界称为“遗忘三部曲”的最后一本(前两本分别是《缓慢》和《身份》)。米兰·昆德拉早期作品的主题往往离不开政治和性这两个主题,但在后期,他的作品中关于政治的题材渐渐淡化而哲思的倾向更为明显。《无知》述说流亡西方的捷克人回乡寻根,却在现实巨大的落差中经历迷惘、失望及寻找自我的过程。

小说讲述流亡二十年的女主人公重返祖国捷克,归国途中在巴黎机场邂逅旧相识,然而今非昔比,被中断的故事总难再续,回归总难踏实。这是一个尤利西斯式的故事:祖国,怀旧,爱情,自我,衰老,现实等众多主题层层交织,昆德拉再度展现了他游走于轻重之间,冷静而忧伤的叙述能力。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 1929— )

享誉世界的小说家、文学评论家。1929年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1975年起定居于法国。著有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朽》《慢》《身份》《无知》《庆祝无意义》、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随笔集《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相遇》、戏剧《雅克和他的主人》等总共十六部作品。1973年获美第奇外国小说奖,1985年获耶路撒冷文学奖,2001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大奖,2020年获卡夫卡国际文学奖。

许钧

著名法文翻译家、法国文学专家。曾任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著有《翻译论》《翻译学概论》《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等,译...

(展开全部)

用户评论
死人与孔雀同在一匹马背上
尽力了,看了十几页就感觉自己像是这书名
1968年,俄国人用五十万大军粉碎了布拉格之春,捷克陷入政治恐怖中,伊莱娜随夫去了法国、约瑟夫去了丹麦。作为流亡者,他们是异乡人,是贴了“流亡者”标签的存在。二十年后,在一场“大回归”的裹挟下他们返回故国,又与家乡人产生了隔膜,他们已不再属于这片土地。 伊莱娜在归途中偶遇昔日恋人约瑟夫,她把回归的意义寄托在这邂逅相遇中,可约瑟夫却把与伊莱娜的过往彻底遗忘,两人各怀心事,都无法排遣回归后精神上的孤独。 去国怀乡,找不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回归故里,想象中的乡愁竟无处安放。记忆完败,无知取得胜利,它是悲悯的叹息,是不可调和的压抑,是迷失在故土的困境,是不得不再次离开的宿命。
每一次读昆德拉都像是坐在一个饱经岁月的大叔面前听他不急不缓地讲故事,娓娓动听。诗意,流畅,真诚,动人,以至于文字都为他倾倒,欢喜雀跃,跳动着优美的节奏,灵动迷人。
图书馆无意借过来看的书,很薄,但故事层次渐进,流畅过瘾的阅读。
回去宜,回归难,回去了未必能找到归宿,因为时间无法定格在离开的时候。
人的过去和记忆,只跟自己有关。没有人真的对你的整个人生感兴趣,别人只关心你当下与他们有关的利益。不论喜不喜欢,故乡永远是自己人生的底色。
我们身后遗弃的时间越是久远,召唤我们回归的声音便越是难以抗拒。
大概是因为语言平实所以看的时候还不觉得,直到看完那一刻一阵巨大的悲伤袭来,在地铁里难受得眼泪都出来了。语言,祖国,亲密关系,身份认同,共同记忆……即便是其他国家过去时代的故事,也投射到我这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人身上,感受到深深深深的寂寥。
故乡变为他乡,还要办一场回归仪式,过程注定是痛苦的。而在这过程之中,人性也得已呈现最简单的主张:被关注被聆听成为动荡下的唯一渴望,可旧情义问不出新体贴 哥文笔很真的流畅,洋洋洒洒读的很爽,不得不佩服,感觉是随意玩弄文字就能丢你一个极其特别的故事的感觉,周末的晚上看完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