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医疗再生:日美现场报道的封面

医疗再生:日美现场报道

[日] 大木隆生

出版时间

2022-08-01

ISBN

9787532789986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医疗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书以生动的笔触,深入剖析了日美医疗体系的“光”与“影”,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真实而深刻的医疗画卷。通过阅读本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医疗体系的运作机制,更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我国医疗改革提供启示。
作者简介
大木隆生,1962年出生于东京,毕业于东京慈惠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曾担任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外科部长及外科学教授,现为东京慈惠医科大学外科学讲座主任教授。他在国际医学界享有盛誉,获得过“纽约最佳医生”等多项荣誉。此外,他还担任日本高知县观光特使,并在NHK纪录片《行家本色》中亮相。译者谭甜甜,是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系博士生,专注于中日交流史和日本思想史研究。
推荐理由
《医疗再生:日美现场报道》通过深入剖析美国和日本医疗体系的现状和问题,结合实际案例和作者丰富的临床经验,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两国医疗体制的窗口。本书不仅揭示了医疗体系中的挑战和不足,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建议,为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适合哪些人读
1. 对医疗体制改革感兴趣的读者
2. 医学专业人士,如医生、护士、医学生等
3. 关注健康和社会问题的公众
4. 对日本和美国医疗体系比较感兴趣的读者
5. 希望了解国际医疗发展趋势和经验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写在前面
第一章 美国医疗体制的“光”和“影”
日本媒体歪曲报道下的真相
无法保护弱者的保险制度
因病导致的个人破产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绝对值4星,非常有情怀,有担当,有民族精神。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作者认为,医疗的最终目的是消除痛苦和郁愁。”实在是太好了。
医患之间信任的构建在现今的体制中尤其艰难。2021年8月20日出台了《医师法》,第三条对医者做出了超脱于世俗,如菩萨般崇高的要求。第二十五条虽在告知医疗风险和替代医疗方案上做出了更严谨的要求,但实际操作上就如书中提到的,“知情同意”形式上体现了尊重患方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达到所谓的保护患者的目的,但却是在事先把患者并不彻底明了的治疗所伴随的风险摆在眼前,让其做出决定。该“知情同意”从某一方面来讲成了医方的免责声明,助长了患者对医方不信任的心理。医疗的市场化是罪魁祸首,但大家选择性忽视这头巨兽,把矛盾焦点引向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既要存活又要平衡各种政策,而一头雾水的患者则成了无辜的受害者。要明白医患之间本不应是对立的关系,是冰冷的体制造就了这种割裂。我们应该让医疗回到它本来的面目。
很精炼的医疗体制科普,好像关于国外医疗体制的通识书国内出的不多,作者作为日裔外科医生在美国做了十几年外科医生后回到日本,分析比较了日美两国的医疗体制问题,作者自然面向的是日本读者,希望消除日本读者对美国医疗体制的幻想,但也适合中国读者看清不同体制的优势与弊端,任何国家的医疗体制都存在自己的问题和长处,只有具备了比较的视野才能更好地看清本国的位置,盲目崇拜与盲目贬低兼不可取,如作者,看清各国的问题之后如何在本国推进改革以取长补短才是应该努力的
比较了日本医疗体系的异同,抨击了美国医疗过度商业化的弊病,并为日本医疗的未来提出建议。“人最普遍的欲望是让他人开心”,讲得很对,爱己而及人。
原版出版于2016年却并不显得脱节,因为太多日本发生过的状况正在身边重现,医患关系医疗资源紧张的新闻又在印证《医疗再生》的必要。作者作为一线精英以对日美两国的观察,指出人才培养,医师助理和专科护理师的必要,医保体系,医疗事故监督,医疗技术器械开发审批等的区别。看过译文纪实《不让生育的社会》会发现很多问题相通,大木指出的产科儿科医生压力大正是不愿生育的原因之一。对事故的处理能看到《捏造》中媒体和警察不专业介入的恶果。必须说医生行业还得靠专业性强的人,绝不能外行领导内行。大木提出使人安心的“农村社会”目标也只有专业、充满热情的人才会想到。在精密且责任重大的心脑血管外科,积累经验、完善保障、学习先进技术,才可能“医疗再生”。大木医生的实践和对比能看出,无论日本美国都不存在完美,但中国可以借鉴改进
想看的并不是成功人士的自传……
一个闪闪发光、西学东渐的故事,不知道现在这样追着一个教授跑三个城市,最后成为无薪住院医的机会还有没有可能发生。对美国医保制度的讲解、日美医疗体系的对比也很长见识。但改革知情同意这件事情也太理想化了,不知道真碰上不理解的“医闹”,医院会怎么处理。
对比的部分比较有意思,“国外的月亮更圆”有时只是媒体选择性报道的结果。 · 美国大型保险公司通常聘请医师,负责审查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除急诊患者,保险公司不为未取得许可的医疗行为付费; · 美国医院各科室基本各自借用医院科室独立经营,各科室独立核算(类似百货商店的门店),科室主任既是医生也是老板; · 美国各州公费拨款设立存在调查医疗行为的监督委员会,判断调查某医师行为是否失当。 由此作者提到,美国医疗体系的弊端为过度商业化带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与伴随而来的社会不信任。但这些都是一体两面吧,没有完美的制度。后半程作者回国“拯救”医疗崩溃的母校部分,不知有无渲染但还是挺燃的,之前读清水洁先生作品时也有同样感受。感慨仅凭个人力量便能推动改变的社会,一腔热忱,与大大小小的助力,都很难得。
文切题意的一本书,故事性非常强,可以当纪实文学读下去。凡事无十全十美,看着别人家的更好这种通病那里的人都会犯。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