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海边的封面

海边

[英]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出版时间

2022-09-01

ISBN

9787532790906

评分

★★★★★
书籍介绍
★2021年诺奖得主古尔纳代表作,入围2001年布克奖长名单和《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短名单 ★复仇与宽恕,两颗孤独冰冷的心,两个无助绝望的异乡人在西方文明中完成了各自的血泪救赎 ★古尔纳深切关注难民处境的一部作品,尤其对于身处不同文化夹缝中的难民 ★特别收录古尔纳获奖演说未删节全译,一睹跨越两个大陆、多种文明交融下的成长与写作之秘密 《海边》是2021年诺奖作家古尔纳的代表作之一,曾入围2001年布克奖长名单和《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短名单。小说讲述了20世纪末从桑给巴尔来到英国寻求政治避难的中年人萨利赫·奥马尔的遭遇。抵达英国后,奥马尔被安排暂住在一个海边小镇,由于入境时使用了昔日家乡仇敌赖哲卜·舍尔邦的名字,其子拉蒂夫竟找上门来,由此引出了当年两家人的恩怨情仇。一同身处饱受敌视的异国他乡,奥马尔和拉蒂夫敞开心扉,共同回忆了当年的家族恩怨。真相渐渐浮出水面,两人最终达成了和解。 小说采用倒叙、插叙等方式交代了主人公奥马尔背井离乡的原因,由此引出种种记忆,小到家族恩怨,大到桑给巴尔的殖民独立史。叙述角度的不断变化,回忆与遗忘相互交叠,形成了古尔纳独特的叙事艺术。《海边》展现了古尔纳对难民处境的深切关注,尤其是对于身处不同文化夹缝中的难民。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坦桑尼亚裔英国作家,2021年因“他对殖民主义文学的影响,以及对身处于不同文化夹缝中难民处境毫不妥协且富有同情心的洞察”而获诺贝尔文学奖。古尔纳1948年出生于东非海岸的桑给巴尔岛,20世纪60年代移居英国并求学,最终在肯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他的主要学术兴趣是后殖民主义写作和与殖民主义有关的论述,特别是与非洲、加勒比和印度有关的论述。曾担任凯恩非洲文学奖和布克奖评审,2006年入选皇家文学学会。古尔纳的作品围绕难民主题,主要描述殖民地人民的生存状况,聚焦于身份认同、种族冲突及历史书写等,他展现的后殖民时代生存现状被认为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代表作有《天堂》《海边》《来世》等。
目录
遗物
拉蒂夫
沉默
译后记
附录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获奖演说
用户评论
异乡人的家园
一个故事包含着下一个故事,故事的叙述中夹杂着对于时代背景的描述以及故事人物中的生存状态,只是读完时,不知道这样的故事在今天还有多少?很多人物的心理状态读起来有共鸣,和平是宝贵且不易的,古尔纳的文字像一扇窗,打开它拓展自己逼仄的视野,看看这个在自己生命之外的另一些生命的记忆和经历。
很喜欢古尔纳叙述的语调,看似波澜不惊,却能感到深处潜流暗转,将民族身份等等创痛转化为了流动的、隐忍的、紧张的声音。
看过译后记
实打实全方位写非洲后殖民+难民,这本差不多就是我最初“预想”的古尔纳,时局动荡,家族恩怨,夹缝求生,出场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又是现时和回忆交叉叙事,古尔纳真的很喜欢这种不断闪回的结构,现在—回忆—家族史—大背景,水平在线,但这本阅读体验实在不佳,语言冗赘,人物压抑,故事凄苦灰暗,惨归惨,但确实很难共情,最后的和解倒是让人松一口气。
柔和、不加修饰、不哭天抢地的冷静笔触
后殖民外衣下的家庭伦理故事。不断闪回的叙事策略宛如拼图,将难民生活的残酷、爱与软弱一点一点地展开呈现,个人-家族-国家的历史在其中纵横交错,印证了诺奖的评价“记忆,永远是古尔纳笔下的主题”。 “斯瓦西里”(Swahili)一词出自阿拉伯语,意思是“沿海的”,书中无处不在的“海边”意象讲述着后殖民的创伤,故事的最终主角之间达成了和解,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和解仍在历史和意识形态的迷雾深处,等待挖掘与打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