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砾心的封面

砾心

[英]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出版时间

2023-07-01

ISBN

9787532792719

评分

★★★★★
书籍介绍

2021年诺奖得主古尔纳致敬莎士比亚之作

回不去的故乡,留不下的城市,哪里才是家园?

动荡时代中无奈沉浮的普通人,他们一无所有,除了那颗一再破碎的心

……

《砾心》发表于2017年,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塞利姆和双亲及叔叔阿米尔一同生 活在一座充满秘密的房子里。某一天,塞利姆的父亲从家里搬了出去,而母亲对此闭口不言,之后又和一个陌生的男人组建了新的家庭。塞利姆无法理解父亲的选择,也为他的沉默感到羞愧。中学毕业后,塞利姆被成为高级外交官的叔叔带往伦敦,但这座城市的喧嚷和阴冷让他无所适从,只能在无尽的孤独中勉力求生。母亲去世后,塞利姆回到家乡,试图挖掘让他的家庭分崩离析的秘密。最终他不得不面对最亲近之人的创痛,而真相几近把他摧毁。

小说名取自莎士比亚的《一报还一报》, 情节上虽与这部莎剧经典存在重叠,但对权力和道德的关系做了更符合现实的审视,展现出古尔纳作为一个当代作家,对政治生活、个人际遇、婚姻生活独立的判断和立场。小说背景从20世纪60年代的非洲延展至90年代的伦敦,用细腻的笔触、层叠呼应的叙事手法和跨越时空的视角,谱写了一曲普通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命运悲歌,却不沉溺于一味的感伤与怀旧,超越了殖民写作的范畴,展现出更广阔的普世性。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坦桑尼亚裔英国作家,2021年因“对殖民主义的影响和身处不同文化、不同大陆之间鸿沟中的难民的命运,进行了毫不妥协和富有同情心的深刻洞察” 获诺贝尔文学奖。古尔纳1948年出生于东非海岸的桑给巴尔岛,60年代移居、求学英国,曾担任凯恩非洲文学奖和布克奖评审,2006年入选皇家文学学会。

古尔纳的作品围绕难民主题,主要描述殖民地人民的生存状况,聚焦于身份认同、种族冲突及历史书写等,展现的后殖民时代生存现状被认为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代表作有《天堂》《来世》《海边》等。

目录
第一部分
1. 一支棉花糖 …… 001
2. 父亲离去后 …… 028
第二部分
3. 我会每天给您写信 …… 061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对一报还一报的现代化改编,主题是一贯的古尔纳式的,写好而不寄出的日记很有意思
确实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写出来的作品 我以前就说过 大师之所以是大师 是因为他们的笔下都带着悲悯/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 莎士比亚式的故事 作者能写出来 大概是把故事里所有人物的感情都仔细的剖析 分解 然后找到那些还未曾被人触动过的点写出来/在这一本书里 这个点是被故事中最不起眼的角色撑起来的 写他们在沉默中的哀鸣 写无言中的忍受 写人生抹去之后的显露真身
非洲青年漂流英国的元素仿佛成为古尔纳小说的标配,在很多作品里都出现过这样的情节。但是在这本作品中,这些内容只是点缀,主要笔墨放在非洲原生家庭的悲剧上。全书起始处铺垫的悬念,虽然在中间部分已经得到解答,但是结尾处通过两夜的父子对话详细道来,仍然感受到把美好事物撕碎给人看的震撼。而通过书信体、对话形式等技巧,将第一人称的叙事进行巧妙的转接,这部2018年的作品,技巧已然非常成熟老到。至此,我把十部古尔纳的小说都看完了。真希望新的作品能尽快出现!
上周末看完的
读完我也站在那片冰上了。
古尔纳最晚近的作品,写于2017年,技法语言无比娴熟,但仍是之前主题的延续:64年革命,赴英留学,异国求生,缓缓揭开的家族恩怨秘史,故事内核取自莎翁戏剧《一报还一报》,“如果你想救回你的弟弟,就要屈从于我”“阿米尔,你真是铁石心肠”,而故事真正发生是在母亲“屈从”之后。前半段是古尔纳自传式的异国生活,后半段回国奔丧,父亲的夜诉长话简直催人心魄。“你要再去爱”“您却没有”“爸爸,在这部剧里没有您的角色”——整本趋于平淡,但读到最后仍然为之落泪,古尔纳实在太会写弱者写弱者的悲剧,然后就像死星坍缩时迸发出巨大的悲剧能量。
又一部无以言表的杰作。
这部书有种挺神奇的吸引力,虽然当赛利姆的舅母有意无意讲出往事时,小说在中段已经没有多少悬念。小说前段黑巷子的童年生活,中段移居英国的种种游离,尾端所有真相的揭秘,都在主人公平实的讲述中推进,并没有什么意识流之类的小说技巧。但几种书信体融入小说的独特方式,还是很有趣。内心想说的话,表面该说的话,在主人公给母亲的书信中,真实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