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的封面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杨素秋

出版时间

2024-01-01

ISBN

9787532794133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个静谧的角落——图书馆?《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带你走进一座正在建设中的图书馆,感受那份对知识的敬畏和对社会服务的执着。在这里,每本书都承载着一个世界,而图书馆则是这些世界的交汇点。跟随作者的脚步,体验从无到有的奇迹,思考图书馆存在的意义以及它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
作者简介
杨素秋是一位在陕西科技大学担任副教授的文学博士。她拥有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学习经历,是一名积极的公共阅读推广者。她在边远山区举办过多场文学阅读公益讲座,致力于将阅读的乐趣带给更多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至2021年的政府挂职期间,杨素秋主导创建了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并因此受到了《央视新闻周刊》的专题报道,被赞誉为“公共选书人”。她的工作不仅限于学术界,更深入社会,通过实际行动推广阅读文化。
推荐理由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一书深情记录了作者杨素秋在西安市中心创建图书馆的艰辛历程,展现了她对知识传播和社会服务的热情与坚守。这本书不仅深入剖析了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的挑战和抉择,还探讨了公共图书馆的角色、选书标准以及阅读的社会价值。对于那些关心教育、文化事业,热爱阅读,或对图书馆工作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富有启发性和人文关怀的读物。
适合哪些人读
教育工作者、图书管理员及图书馆爱好者
关注公共文化建设与阅读推广的人士
对社会服务和人文主义精神有共鸣的读者
希望了解图书馆运作背后的决策过程和人性光辉的探索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初到南院门
两个人的图书馆
开会了
今日斩获写作素材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2023/12/27-28】2023年阅读之BOOK246。 大学副教授利用一年在政府挂职的时间建立一座藏在地底下的区图书馆。从无开始,从零出发,而这期间,无论遇到何等的困境,作者的初衷,一直都没有变。 她没有被官场的规则打败,也没有变成一个傀儡般的工具人,她真的有做出一个理想的公共图书馆。 原来理想主义,也可以存在。
值得被看见、被推广的本土非虚构写作,文字表达上有学院派的痕迹,但写得活灵活现,私心还是觉得应该给五星。围绕建一个区级图书馆所遇到的各种心酸事、荒唐事展现出体制内的一些怪现象,“书目保卫战”无疑是过程中的小高潮,难得的是作者的清醒,在编制书目的时候依靠自己的个人交游寻求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朋友的帮助,也难得作者有这样丰富的个人交往,使得这份书目大大超过绝对多数公共图书馆的水准,但是作者也意识到这种依靠个人力量的编目方式很难推广,我甚至有点担心它的生命力能维持多久,毕竟书目也需要更新换代的,但做成了这样一件事并且完整记录下来,实在可贵。(倒也不必对书中写到的一些现象大惊小怪,也只是稀松平常之事罢了。)
好看极了
2024年第一本书,一气呵成的阅读,和当下心境莫名契合,希望不会变成第二本《长乐路》。 在书店工作多年,我所了解的书店,是在建成的基础上增添血肉,是从一到多,从零到一的搭建部分是完全的盲区。书里提到的装修、物业、家具、采购、系统五部分,堪堪了解后两者。 馆配与精品书的拉锯战,和书商的周旋,好像是从镜子对面人眼中看见了自己,太多心照不宣的东西,懂自懂。 太喜欢她的心境,守得住初心,无论什么行业,人总有太多妥协与让步,或被排挤,或被诱惑,或被挫掉锐气,最终难免从众,只有内心笃定,才扛得住诱惑。 最后的最后,今天的对公批销图书里,在甲方“新旧无所谓,越便宜越好”的要求下,偷偷塞进去20%的精品书,就是我的新年第一件礼物。
家乡人看着特别亲切
2024年第一本,源於老師的推薦,我願給這本書五顆星。楊素秋教授是典型的知識分子,在大學任教的時候與周圍的老師學生平和自如、打成一片,卻在官場中被迫與各方勢力斡旋——經歷過情感上的崩潰與迷離,也收穫了來之不易的友誼以及「寶貴」的「官場經驗」。特別敬佩其在掛職「碑林區文旅局副局長」一年期間、在天朝這種惡臭官僚文化之下仍能堅守潔身自好(官僚文化之危害不容小覷,若所涉之人沒有足夠的自控力,便可墜入虛名之深淵)之美德——「出淤泥而不染」,精心為廣大讀者們挑書列單,著實令人感動——這才叫作為人民服務。這既是一本講述圖書館建立過程的小書,更可被視為一本潛心研究(儘管時間不算長)天朝官場環境現狀的田野調查。也很感謝上海譯文出版社願意出版這本書(同系列的《長樂路》也很不錯),儘管之後有很大的可能性會被下架。
一段令人艳羡的经历,见天地见自己,作者在高校教授文学,20年挂职到区文体局任副局长一年,本书就是记录这一年的点滴...
选书在挑战既定规则,身处官场略写密密麻麻的“官”,而将文章的大篇幅用来描写一个个在世界中坚持自己保持善良的个体,互相映照更能显出可贵和力量。真实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有些东西还是从根上已经烂透了,作者的那些努力,在庞大的既得利益者面前,终不过一缕涟漪。但是仍然有去做的价值,这大约就是理想主义。
体裁新颖,文笔生动。很多次会心一笑,也有很多次被深深打动,“他想自己走进海水”那一章写得尤其好,光是这个标题,就已触动了本理想主义者的内心深处。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