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图书
1942
李书磊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04-30
ISBN
9787532824823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1942走向民间,ISBN:9787532824823,作者:李书磊著
用户评论
同时驾驭这些题材而尽量保持史家的客观和冷静是不容易的。不过可惜的是,本年去世的萧红、本年出版十四行集的冯至都没有进入论述的范围。
文采斐然!
但可惜没讲到上海沦陷区。很多讲到的点其实还可以细挖下去的。
陈独秀一章写的太薄弱了,以至于削弱了对1942这一转折之年的诠释。五四领袖者陈独秀与学生辈的郭沫若、毛泽东,他们的文化论述和文艺创作,在五四以来这个语境中展开,因为陈独秀一章的薄弱,有所削弱。也许是丛书的体例所限。本书的文字不错,虽然有时候抒情了点。
錢文亮薦。权当杂史。
政治与文艺,学术与大众,文学与批评,这是篇党史、近代史、文艺史交织融合的专著。【备注:补录,于2023.3.3读毕】
后记中李先生坦白心声,写这本书的时候怕自己的导师催稿,走在路上有意回避导师,颇有些可爱。但李先生平时治学严谨,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在前言里提到他遇到夸夸其谈的人,会忍不住上去告诫他们要多读书。这种治学态度也体现在他的文章里,每每从小事件着手,逐步展开说去,呈现一个社会、一段时期的风貌。从文章后繁密的引用资料注释可以看出,作者下了很大功夫,所言皆有据。 本书有些历史事实也听许子东老师的讲过,可见现代文学的研究是有些共识性的基础在。而在这个基础上,所作出的结论(我读完后提炼的)——1942年以前知识分子独立,创作自由,但随着陈独秀去世,郭沫若被捧为旗帜,以及斗争需要团结一切力量的要求,文学成为了从属。从此五十多年,今天他摆脱束缚后,又变得太虚无。于是作者呼吁让文学回归本位——属于作者独到的见解。
材料的功夫很硬,一身横练金钟罩//延安的部分写得最好,史论贴合,某些段落虽有过度演绎之嫌却无伤大雅,相较之下,前几章为了贴住1942就略显单薄//
读了延安的部分。略感不足。作者是个半截子的“政治家”,文人尾巴总要时不时露出来显摆一番。怎么解释这段历史,还是个问题,特别是理论上的建设。
i209/71 极其值得读的一本书,作者真是有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