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白痴的封面

白痴

[俄国] 陀思妥耶夫斯基

出版时间

2021-05-01

ISBN

9787532963478

评分

★★★★★
书籍介绍
患有癫痫病的梅什金公爵从瑞士回到圣彼得堡,没想到卷入了一桩金钱、权力和性的罪恶交易。上流社会嘲笑公爵的天真和轻信,称他为“白痴”,敲诈、背叛、谋杀从此围绕着他。 白痴像一面镜子,洞悉了每个人伪装下的真实,相信“美能拯救世界”。那个自幼被豢养、被性侵犯的美丽女子,让他迷恋也让他痛苦。他看穿了她乖张外表下纯洁的本质,试图用爱将她拯救,却似乎加速了她自我毁灭的命运…… 本书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成熟期的代表作。在现代心理学完善之前,作者用这部文学作品,先知般地探索了人类的无意识。那些病态、疯癫、脱离常轨的人,揭示了人类思维无可逃脱的混沌和非理性。善良、温驯、爱着全人类的白痴是作者博爱理想的化身。他的悲剧或许是理想主义者的失败,但人类对爱和被爱的追求将一直存续下去。 陀思妥耶夫斯基(Ф.М.Достоевский,1821—1881),俄国作家,与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并称为俄罗斯文学“三巨头”。他洞悉人类灵魂的奥秘,对人类心理活动有深刻的描绘。其作品被翻译超过170种语言,文学风格对20世纪的世界文坛、存在主义及超现实主义思潮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发了卡夫卡、加缪、福克纳等作家,尼采、萨特等哲学家,以及黑泽明等电影大师。代表作有《穷人》《白夜》《地下室手记》《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译者:耿济之(1899—1947),原名耿匡,出生于上海。文学家、翻译家。他是较早翻译和研究俄罗斯文学的中国学者,用毕生精力向中国读者系统地介绍了全世界28个知名作家的90多部名著,如托尔斯泰的《复活》,屠格涅夫的《父与子》《猎人日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以及普希金、契诃夫、安特列夫等人的作品。他与郑振铎一起,率先翻译引介了《国际歌》。
目录
人物关系图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很久没有读过这么打动我的小说了。有时候,特别是天气晴朗时,当我走在大街上,我会忽然升起那种悲壮而崇高的情感,以至于忍不住问:我们不都是人类吗?我们有幸生活在同一片土地,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冷漠地盯着自己的脚、看着自己的手机?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彼此微笑,彼此相爱呢?读完《白痴》才知道,有人将这个念头扩充成了一本书。而我开始相信,梅什金公爵的信念很可能也曾出现在托马斯·莫尔、傅立叶、圣西门、罗伯特·欧文、马克思等乌托邦向往者的心中,他们相信“人民不是仅仅由无赖构成的,也有真正的圣人”;他们相信,在这片仍在发光的土地上,“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他们提醒我们,尤其是今天的我们,这世界上真的存在另一种人。而且——这个结论是最难下的——尽管他们的存在带有可怕的解构性力量,但我们仍然需要他们的不时出现。
对比《白痴》梅什金和《卡》中阿辽沙,以及《白》娜斯塔霞和《卡》格鲁申卡。同样是照鉴众生的镜子,梅是中央聚光灯下的声音,阿辽沙却是穿梭情节的润剂。同为女性,格自身隐匿,娜却是另一座聚光灯。同样破碎、迷人与不宽恕,格鲁申卡提供男人行动的驱力,娜却一次次阻断行动。《卡》中男女二人的灵魂因子溶解于人世以烘托众人动作,《白》则傲然显作两座山峰,终至崩灭。是故前者流动,而后者凝聚,文貌不同。对峰峦的纵剖,自然于红尘和灵魂的临界处掀起千层浪,具有一种由色入空的好看。由色入空后,应该是由空入爱。空最终为娜、梅共享,区别在于,娜由色入空,而梅则由爱之碎而回到了空。其余色界众生,依然固然。公爵口述的“玛丽”令人想起抹大拉的玛利亚。骑驴入炼狱的梅什金,敏于爱,陋于知人性。从白到卡,显隐判然,白茫茫大地终汇成深流。
这本书才应该叫《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一群疯子和一个白痴,渴望爱又逃避爱,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绊脚石。读得人头晕,恶心,合上书之后一阵胸口疼。卡伦·霍妮说,神经症病人不可避免地是一个受苦的人。老陀说,人们是为了互相折磨而创造出来的,一个人所受的痛苦越多,便越配多受痛苦。好吧,我代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故事当然很抓人,但俄罗斯人名着实令人崩溃,看的过程需要不停地翻到首页看人物结构图。娜斯塔霞被不同的人群反复讨论,快100页还没有正式露面。在描述她童年的那一段,反复看了两遍才和前面描述的人物对上号。开始觉得人物设置和卡拉马佐夫兄弟类似;然而看完整篇发现每一部写法都不同,印象深刻的场景是第一部的火烧十万卢布;第二个印象是伊波利特超长的《解释》,但我不明白这篇文章的用意;第三个印象是公爵打算和阿格拉雅订婚的聚会上发表的那些观点。但实际上问并不明白这本书到底想要说什么问题,主要的角色每个人都这么奇怪。陀老总是把每个人的命运先预告一遍,后面的故事再逐条印证。
复杂、复杂、复杂 因为痛苦 所以真实 我爱你 但却选择向大爱让道 最终我扭曲了你 也没能度化他人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笔下,人物忸怩,乖张,疯癫,善良,正直,狡诈,病态,自大,尽显人格百态。在细致而略显繁琐的描写下,人物们可憎而活灵活现得跃然纸上,交错出一个纷繁复杂却荒诞无比的悲剧之路。在阅读时,我常因他的描写而感到sick&tired,就像阅读身边的事,或是自己的荒谬一样。
昨天熬夜读完了,现在脑子嗡嗡的……
一个白痴和一群疯子。
你们欧洲都只是个幻想,我们在国外也只是个幻想。
20220501-20220522:用了二十多天断断续续的终于读完陀氏有一部经典之作。一串串的俄文名字,错乱的人物关系,长篇大论的论述,以及“完全美好的人”主角设定,读着读着脑子就宕机了。得,翻过人物表接着捋,再接着读……如此往复……主角梅什金公爵的塑造那种与小说背景社会脱节,却又用纯真质朴来应对其他人的轻视,恶意,算计,一时让人认同要相信有光!女主那怒烧十万卢布让人喷张,累篇赘述的长文令人心累,最后反复在爱与不爱间横跳还真令人摔杯。陀氏的深情厚谊,我需要借助诸多评论,还有完全的人物表以及再次的阅读才可能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吧。这版阅读起来还挺不错的,很顺畅,但是字体太小遇见十多页整段的密密麻麻令人生畏,最后人物关系图也过于简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