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肃顺与咸丰政局的封面

肃顺与咸丰政局

高中华

出版社

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

2005-08-31

ISBN

9787533315863

评分

★★★★★
书籍介绍

肃顺(1816—1861),宗室贵族,爱新觉罗氏,字豫亭,满洲镶蓝旗人。历任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为镇压太平天国,主张重用汉族官僚地主胡林翼、曾国藩;为解决财政困难,主张发纸币、铸大钱;对外国侵略者疑惧颇深,要维持“天朝”尊严,对侵略者的过高要求不肯应允,甚至起而抗争;1857年英法联军入侵广州时,在咸丰帝面前,“(奕)主和,(肃)顺主战,哄于御前不能决”;1859年与俄使伊格纳切夫谈判,斥责其侵略要求,把未经批准互换的《瑷珲条约》文本,“掷于桌上”,宣布这是“一纸空文,毫无意义”……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考察了肃顺在咸丰年间的所作所为,论证严密,让人信服。该书可为清史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中华,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副教授,玉林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兼任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教学和研究,已出版学术专著《肃顺与咸丰政局》(齐鲁书社2005年)、《在繁华中沉没:清帝国》(合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祈天忧民: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救助史论》(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年)等,在《中共党史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中共中央党校科研项目“构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历史逻辑与现实境遇”等,参与国家清史纂修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院级项目“晚清满汉关系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

目录
第一章 乱世权臣
第一节 应运而出
第二节 重用汉臣
第二章 敛财筹饷
第一节 发行钱钞 筹大钱铁钱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普通的人物研究而已,比较无聊
没有老师说得那么好,大半是史料编缀,而且没有突出肃顺,很多史事其实和肃顺关系不大。肃顺延续文庆重用汉人的思想,并进一步发展,打击满人宗室和汉族旧贵,凝结成一个集中于中央政府内部、以闲散宗室为核心、汉人军机为主的政治集团。肃顺庶出,权力紧系于咸丰,其施政理念与咸丰互相影响。财政上采取措施削减满人皇粮,吏治上对戊午科场案与户部宝钞贪污案严苛处理,在可能范围内整顿官场,地方上重用汉人掌管军政,求“以汉保满”。肃顺败于祺祥政变,或有自负一面,但肃顺的否定未妨碍其政策继续,“隐成中兴之业”,肃党也未作太多牵连。事实上,内忧外患下,清朝内政外交政策回旋余地不大,地方坐大,汉人上升趋势依旧,肃顺之败或只是晚清中央权力第一次较剧烈调整。作者引用不少“野史”“外史”来说明政治斗争,给人感觉并不严谨。
最多三星,能把风云激荡的晚清史写的枯燥无味也是一种能力。要说的楼上那位说的都差不多了。还有三点感触深:1 从静态上来说肃顺重用汉人这是和奕䜣是一致的,不一致的是对洋人的态度。但是历史是动态的,奕䜣在担任钦差大臣议和之前对洋人也主张强硬,亲身经历会改变人。2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咸丰回京对肃顺更有利,长期远离京城,便宜别人占了,黑锅自个背了。3 是条汉子,死前骂不绝口,不肯屈膝受死,就这也得赞一个。
“膺大任之艰,当通变之时,新章之更革,无不与时为推移”,幸肃相“强毅有胆识,遇事不馁,为人畸于阳,非阴柔之小人可比 。”还能礼贤下士,留心治术,故赞画所见,出诸廷臣上,“实隐成中兴之业”。
百度百科集合